英国大宪章 (百度百科)

发布于 作者: & 分类: 个人.

10476471_10203711838968975_686772011_o

 

英国大宪章(拉丁文Magna Carta, 英文Great Charter)是英国于1215年订立的宪法,用来限制英国国王(主要是当时的约翰)的绝对权力。订立大宪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皇、英王约翰及封建贵族对皇室权力出现不同的意见。大宪章要求皇室放弃部分权力,及尊重司法过程,接受王权受法律的限制。大宪章是英国在建立宪法政治这长远历史过程的开始。
编辑摘要

英国本是一个没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他们的宪法是由一系列的文件和法案组成,其中具有奠基意义的一份,就是在1215年6月15日,由英国国王与贵族们签订的《大宪章》。这张书写在羊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日后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

 

1215年的大宪章确立了一些英国平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与自由,亦保障了教会不受国王的控制。 同时它亦改革了法律和司法,和限制了国王及皇室官员的行为。宪章内大部分的内容是从亨利一世时所颁布的自由宪章(Charter of Liberties)抄写过来。自由宪章是亨利一世1100年加冕时颁布,它限制了国王对如何对待教会及贵族,基本上给予了教会及贵族一定的权利。
最初的大宪章有六十三条条款,当中大部分是针对十三世纪当时的状况而订,例如限制皇室狩猎范围等等。而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第三十九条,由它衍生了人身保护的概念:除非经过由普通法官进行的法律审判,或是根据法律行事;否则任何自由的人,不应被拘留或囚禁、或被夺去财产、被放逐或被杀害。根据这个条文的规定,国王若要审判任何一个人,只能依据法律;而不能以他的私人喜好来进行。王权因而受到了限制,开始了迈向君主立宪的第一步。
英国大宪章 – 历史背景
英国大宪章人权思想的产生,是英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果。在中世纪,英国王权过大,不仅广大的人民没有人权,就是上层统治阶级的权利也受到严重损害。即使尊贵如贵族似的人物,也不过是国王的奴仆而已,贵族本人甚至不能决定自己的家务事情,例如妇女的婚姻大事等。贵族家庭中妇女的婚嫁,要由国王来决定,这就损害了英国贵族的利益。英国贵族争取权利的斗争,于是从反对国王干涉贵族家庭的内部事务开始。因此,英国贵族成为反对王权、争取人权的斗士。

 

诺曼底公爵威廉在征服英国后,为了收买人心,争取英国教会、贵族和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于1066年签署了给予臣民一定权利的“王冠宪章”。征服者威廉在“王冠宪章”中宣布,保证要“用正义统治人民、把国王的一切供给人民”,他还保证要制定正义的法律,并且保卫它;他特别强调将禁止各种掠夺、暴力和不公正的审判。

 

这时发生了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十字军东征运动。1099年十字军领导人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了耶路撒冷后,组织了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起草了《耶路撒冷审判书》。这份重要文件规定了在耶路撒冷,各国国王都要服从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的决议。许多英国贵族参加了十字军东征,参与组织了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当这些贵族返回英国后,他们就把限制国王权力的这种精神带回了英国。此后在英国贵族反对王权的斗争中,就有了一个法律依据。这样,十字军东征在世界人权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英国贵族的斗争下,1100年国王亨利一世被迫颁布了一个宪章,史称“亨利宪章”。这个宪章保证教会的自由,保证贵族的继承权。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亨利一世表示限制他在控制贵族家庭妇女婚姻问题上的权力。

 

上述英国人权实践的发展,为大宪章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英国大宪章 – 历史意义

 

虽然第一次发布的大宪章只维持了数星期,但是约翰死后的多次重新发布,使它成为了永久的法律;大宪章亦成为了日后英国宪法的基石。之后亨利三世及他的继承人曾多次避开破坏大宪章的规定,然事实上中世纪英国皇室的皇权在大宪章之下,仍然是有增无减。不过,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亦曾三十次重新发布大宪章,证明国王始终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至少大宪章的存在成功确立了一项国王亦必须遵从的原则: 君主受到法律的限制。

 

到了十七世纪,随着国王与国会之间争执的增加,大宪章的作用亦变得更为重要。根据宪章的内容多次修订而成的法律,保障更多的权利和涵盖更多的人民,最后演化成现代的君主立宪。虽然只有开始的数句、中间三条条文以及结束语仍然有效,其余三十四条都已被废除,1297年发布的大宪章至今仍是英国法律的一部分。今天,大宪章的实际法律效用已很微小,只在司法过程中偶尔被控辩双方和法官引用。但不少日后编成的政府宪法,包括美国宪法,都是起源自大宪章。以前每次英王发布大宪章,都会抄送多份到各地,这些抄本部分被带到北美殖民地,保存至今。

 

1215年约翰签署的第一份大宪章并未被保存下来,只有四份同时期的抄本现仍分别存放在英国的国家图书馆、林肯大教堂和萨士巴利大教堂,另外还有13份1297年以前的大宪章现也仍被保存。1952年,澳洲政府以12,500英镑购得一份1297年的大宪章,放在首都坎培拉的国会展览,美国富商佩里(Ross Perot)亦于1984年购得一份1297年的大宪章,现放在首都华盛顿国家资料馆,与独立宣言及美国宪法一同展出。

 

《大宪章》在原则上和实质上一包含了后来发展起来的议会所具有的征税权,对王国政务放入国民参与权,监督权等因素,以及“国民自由”的观念。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国民”的包容度再不断地扩大,但上述隐含的几种权利则逐渐被制度化了。第一,《大宪章》中非经“大委员会”的同意不得征税的条款,成了后人“无代表权不纳税”这一原则的基础。第二,征税要得到本王国一致的同意,就隐含了“国民”有被咨询的权利。第三,即便从当时的角度上看,《大宪章》也使贵族之外的一些社会等级也分享到了利益。这些都为半个世纪后平民代表进入议会奠定了基础,也为近代公民意识和公民法权观念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英国大宪章 – 大宪章内容

 

英国大宪章 (1215年)

 

受命于天的英格兰国王兼领爱尔兰宗主,诺曼第与阿奎丹公爵、安茹伯爵约翰,谨向大主教,主教,住持,伯爵,男爵,法官,森林宫,执行吏,典狱官,差人,及其管家吏与忠颇的人民致候。由于可敬的神父们,坎特伯里大主教,英格兰大主教兼圣罗马教会红衣主教斯提芬;杜伯林大主教亨利 ……暨培姆布卢克大司仪伯爵威廉;索斯伯利伯爵威廉……等贵族,及其他忠顺臣民谏议,使余等知道,为了余等自身以及余等之先人与后代灵魂的安全,同时也为了圣教会的昌盛和王国的兴隆,上帝的意旨使余等承认下列诸端,并昭告全国:

 

(1)首先,余等及余等之后嗣坚决应许上帝,根据本宪章,英国教会当享有自由,其权利将不受干扰,其自由将不受侵犯。关于英格兰教会所视为最重要与最必需之自由选举,在余等与诸男爵发生不睦之前曾自动地或按照己意用特许状所颁赐者,一一同时经余等请得教王英诺森三世所同意者一一余等及余等之世代子孙当永以善意遵守。此外,余等及余等之子孙后代,同时亦以下面附列之各项自由给予余等王国内一切自由人民,并允许严行遵守,永矢勿渝。

 

(2)任何伯爵或男爵,或因军役而自余等直接领有采地之人身故时,如有已达成年之继承者,于按照旧时数额缴纳承继税后,即可享有其遗产。计伯爵继承人于缴纳一百镑后,即可享受伯爵全部遗产;另爵继承人于缴纳一百镑后,即可事受男爵全部遗产;武士继承人于最多缴纳一百先令后,即可享受全部武士封地。其他均应按照采地旧有习惯,应少交者须少交。

 

(3)上述诸人之继承人如未达成年,须受监护者,应于成年后以其遗产交付之,不得收取任何继承税或产业转移税。

 

(4)凡经管前款所述未达成年之继承人之土地者,除自该项土地上收取适当数量之产品,及按照习惯应行征取之赋税与力役外,不得多有需索以免耗费人力与物力。如余等以该项土地之监护权委托执行吏或其他人等,侮对其收益向余等负责,而其人使所保管之财产遭受浪费与损毁时,余等将处此人以罚金,并将该项土地转交该采地中合法与端正之人士二人,傅对该项收益能向余等或余等所指定之人负责。如余等将该项土地之监护权赐予或售予任何人,而其人使土地遭受浪费与损毁时,即须丧失监护权,并将此项土地交由该采地中之合法与端正人士二人,按照前述条件向余等负责。

 

(5)此外,监护人在经管土地期间,应自该项土地之收益中拨出专款为房屋、园地、鱼塘、沼、磨坊及其他附属物修缮费用,停能井井有继承人达成年时,即应按照耕耘时之需要,就该土地收益所许可之范围内置备犁、锄与其他农附于其全部土地内归还之。

 

(6)继承人得在不贬抑其身份之条件下结婚,但在订婚前应向其本人之血属亲族通告。

 

(7)寡妇于其夫身故后,应不受任何留难而即获得其嫁资与遗产。寡妇之嫁盔、嫁资、及其得之遗产与其逝世前为二人共同保有之物品,俱付任何代价。〔自愿改嫁〕之寡妇得于其夫身故居留夫宅四十日,在此期间其嫁查应交还之。

 

(8)寡妇之自愿孀居者,不得强迫其改嫁,寡妇本人,如执有余等之土地时,应提供保证,得余等同意前不改嫁。执有其他领主之土地者,应获得其他领主同意。

 

(9)凡债务人之动产足以抵偿其债务时,无论余等或余等之执行吏,均不得强取收入以抵偿债务。如负债人之财产足以抵偿其债务,即不得使该项债务之担保人受扣押动产之处分。但如债务人不能偿还债务,或无力偿还债务时,担保人应即负责清偿。担保人如愿意时,可扣押债务人之土地与收入,直至后者偿还其前所代偿之债务时为止。惟该债务人能证明其所清偿已超过保人担保之额者,不在此限。

 

(10)任何向犹太人借债者,不论其数额多少,如在未清偿前身故,此项债款在负责清偿之继承人未达成年之前不得负有利息,如此项债务落入余等之手,则余等除契据上载明之动产以外,不得收取任何其他物品。

 

(11)欠付犹太人债务者亡故时,其妻仍应获得其嫁资,不负偿债之责。亡故者如有未成年之子女时,应按亡者遗产之性质,留备彼等之教养费,剩余数额,除扣还领主应得之报效外始可作为清偿债务之用。关于犹太人以外之债务,同样依此规定处理。

 

(12)除下列三项税金外,设无全国公意许可,将不征收任何免役税与贡金。即赎回余等身体时之赎金〔指被俘时〕。策封余等之长子为武士时之费用。余等之长女出嫁时之费用一一但以一次为限。且为此三项目的征收之贡金亦务求适当。关于伦敦城之贡金,按同样规定办理。

 

(13)伦敦城,无论水上或陆上,俱应享有其旧有之自由与自由习惯。其他城市、州、市镇、港口,余等亦承认或赐予彼等以保有自由与自由习惯之权。

 

(14)凡在上述征收范围之外,余等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应用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此项诏书之送达,至少应在开会以前四十日。此外,余等仍应通过执行吏与管家吏普遍召集凡直接领有余等之土地者。召集之缘由应于诏书内载明。召集之后,前项事件应在指定日期依出席者之公意进行,不以缺席人数阻延之。

 

(15)自此以往,除为赎还其本人之身体,策封其长子为武士,与一度出嫁其长子以外,余等不得准许任何人向其自由人征取贡金。而为上述目的所征收之贡金数额亦务求合乎情理。

 

(16)不得强迫执有武士采地,或其他自由保有地之人,服额外之役。

 

(17)一般诉讼应在一定地方审间,无需追随国王法庭请求处理。

 

(18)凡关于强占土地,收回遗产及最后控诉等案件,应不在该案件所发生之州以外之地区审理。其方法如下:由余等自己,或余等不在国内时,由余等之大法官,指定法官二人,每年四次分赴各州郡,会同该州郡所推选之武士四人,在指定之日期,于该州郡法庭所在地审理之。

 

(19)州郡法庭开庭之日,如上述案件未能审理,则应就当日出庭之武士与自由锢农中酌留适当人数,停能按照事件性质之轻重作出合宜裁决。

 

(20)自由人犯轻罪者,应按犯罪之程度科以罚金;重罪者应按其犯罪之大小没收其土地,与居室以外之财产于商人适用同样规定,但不得没收其货物。凡余等所辖之农奴犯罪时,亦应同样科以罚金,但不得没收其农具。上述罚金,须凭邻居正直之:人宣誓证明,始得科罚。

 

(21)伯爵与男爵,非经其同级贵族陪审,并按照罪行程度外不得科以罚金。

 

(22)教士犯罪时,仅能按照处罚上述诸人之方法,就其在俗之财产科以罚金;得按照其教士采地之收益为标准科处罚金。

 

(23)不得强迫任何市镇与个人修造渡河桥梁,惟向未负有修桥之责者不在此限。

 

(24)余等之执行吏,巡察吏,检验吏与管家等,均不得受理向余等提出之诉讼。

 

(25)一切州郡,百人村,小镇市,小区——余等自己之汤沐邑在外——均应按照旧章征收赋税,不得有任何增加。

 

(26)凡领受余等之采地者亡故时,执有余等向该亡故者索欠之特许证状之执行吏或管家吏应即依公正人士数人之意见,按照债务数额,将该亡故者之动产加以登记与扣押,使在偿清余等债务之前不得移动。偿清后之剩余,应即交由死者之遗嘱执行人处理。如死者不欠余等之债,则除为其妻子酌留相当部分外,其余一切动产概依亡者所指定之用途处理。

 

(27)任何未立遗嘱之自由人亡故时,其所遗动产应依教会之意见,经由其戚友之手分配之,但偿还死者债务之部分应予留出。

 

(28)余等之巡察吏或管家吏,除立即支付价款外,不得自任何人之处擅取谷物或其他动产,但依出售者之意志允予延期付款者不在此限。

 

(29)武士如愿亲自执行守卫勤务,或因正当理由不能亲自执行,而委托合适之人代为执行时,巡察吏即不得向之强索财物。武士被率领或被派遣出征时,应在军役期内免除其守卫勤务。

 

(30)任何执行吏或管家吏,不得擅取自由人之车与马作为运输之用,但依照该自由人之意志为之者,不在此限。

 

(31)无论余等或余等之管家吏俱不得强取他人木材,以供建筑城堡或其他私用,但依木材所有人之意志为之者不在此限。

 

(32)余等留用重罪既决犯之土地不得超过一年零一日,逾期后即应交还该项土地之原有领主。

 

(33)自此以后,除海岸线以外,其他在泰晤士河、美得威河及全英格兰各地一切河流上所设之堪坝与鱼梁概须拆除。

 

(34)自此以后,不得再行颁布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之敖令,以免自由人丧失其司法权。

 

(35)全国应有统一之度、量、衡。酒类,烈性麦酒与谷物之量器,以伦敦夸尔为标准;染色布,土布,锁子甲布之宽度应以织边下之两码为标准;其他衡器亦如量器之规定。

 

(36)自此以后发给检验状( 验尸或验伤)时不得索取或给予任何陋规,请求发给时,亦不得拒绝。

 

(37)任何人以货币租地法,劳役租地法,或特许享有法保有余等之土地,但同时亦保有其他领主之兵役采地者,余等即不得借口上述诸关系强迫取得其继承人〔未成年者〕及其所保有他人土地之监护权。除该项货币租地、劳役租地与特许享有租地负有军役义务外,余等皆不得主张其监护权。任何人以献纳刀、剑、弓、箭电等而得为余等之小军曹者,余等亦不得对其继承大及其所保有之他人土地主。

 

(38)自此以后,凡不能提供忠实可靠之证人与证物时,管家吏不得单凭己意使任何人经受神判法〔水火法〕。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0)余等不得向任何人出售,拒绝,或延搁其应享之权利与公正裁判。

 

(41)除战时与余等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道与旱道,出入英格兰,或在英格兰全境逗留或耽搁以经营商业。战时,敌国商人在我国者,在余等或余等之大法官获知我国商人在敌国所受之待遇前,应先行扣留,但不得损害彼等之身体与货物。如我国商人之在敌国者安全无恙。敌国商人在我国者亦将安全无恙。

 

(42)自此以后,任何对余等效忠之人民,除在战时为国家与公共幸福得暂加限制外,皆可由水道或旱道安全出国或入国。但监犯与被损夺法律保护权之人为例外。关于敌国人民与商人,依前述方法处理。

 

(43)领有归属土地——诸如自窝林福德,诺定昂,波罗因·兰开斯忒诸勋爵领有者,或其他归属于余等之男爵领地——之附庸亡故时,其继承人不另缴继承税。余等亦不得令其提供较男爵生前更多之役务,一切应依该采地在男爵手中时为标准。

 

(44)自此以后,不得以普通传票召唤森林区以外之居民赴森林区法庭审讯。但为森林区案件之被告人,或为森林区案件被告之保人者,不在此限。

 

(45)除熟习本国法律而又志愿遵守者外,余等将不任命任何人为法官,巡察吏,执行吏或管家吏。

 

(46)一切自英国历朝国王获得特许状创立寺院或握有寺产保管权之男爵〔贵族,应悉仍旧例,在该项寺院无人主持时,负保管之责。

 

(47)凡在余等即位后所划出之森林区,及建为防御工事之河岸,皆应立即撤除。

 

(48)有关每一州郡之森林,园固,森林官,园固守护人,管家吏及其仆役,河岸及其守护人等之一切陋规恶习,应由各该州郡推选武士十二人,于宣誓后立即驰赴各地详加调查,并于调查后四十日内予以全部彻底草除,务使永不再起,调查情形应先奏知余等,若余等不在国内时则先禀知大法官。

 

(49)凡英国臣民为表示和好和忠忱所交予余等之人质或其他担保品,概须立即退还。

 

(50)余等应解除执拉尔之戚及下列诸人( 名略 )及随从彼等来英任执行吏者之职务,并使彼等自此以后,不再在英国担任此项职务。

 

(51)君臣复归于好后,余等应将携带马匹与武器来英格兰并危害英国之外国士兵,弩手,仆役及佣兵等立即遣送出境。

 

(52)任何人凡未经其同级贵族之合法裁决而被余等夺去其土地,城堡,自由或合法权利者,余等应立即归还之。倘有关于此项事件之任何争执发生,应依后列负责保障和平之男爵二十五人之意见裁决之。其有在余等之父亨利王或余等之兄理查王时代,未经其同级贵族之合法判决而被夺去之上述各项,现为余等所有,或为他人所有而应由余等负责者,当按照参加十字军者获得展缓债务权利之一般规定办理。但当余等参渴圣地归来后,或因故中止余等之东征时,余等应即公平处理之。惟在余等誓师东征前正在进行诉讼,或由余等之敖令正在审理中者,不也比限。

 

(53)关于下列事件亦应依照前条规定处理或展缓处理之:①余等之父亨利王,兄理查王时代所划出之森林,何者应撤除,何者应保留。②余等在他人采地中之监护权(此项监护权系因某人曾自余等领受军役采地,因而使余等享有者)③余等在他人采地中所建立之寺院(该采地之领主声称有管辖权者)。当余等参渴圣地归来后,或因故中止余等之东征时,余等应立即对上述诸项予以公正处理征时,余等应立即对上述诸项予以公正处理。

 

(54)凡妇女指控之杀人案件,如死者并非其夫,即不得逮捕或监禁任何人。

 

(55)凡余等所科之一切不正当与不合法之罚金与处罚,须一概免除或纠正之,或依照后列保障和平之男爵二十五人之意见,或大多数男爵连同前述之坎特伯里大主教斯提芬,及其所愿与共同商讨此事件者之意见处理之。遇大教主不能出席时,事件应照常进行。但如上述二十五个男爵中有一个或数人与同一事件有关(“大宪章重订译本”作“为同一事件之原告”),则虚于处理此一事件时回避,而代之以其余男爵中所进选之人。

 

(56)如余等曾在英格兰或威尔斯,未依其同级贵族之合法裁判,而夺去任何威尔斯贵族之土地,自由或其他物品,应立即归还之。遇有关于此类事件之争执发生时,应交由“边区”贵族处理,凡属英格兰人之产业,按照英格兰法律办理;威尔斯人产业,按照威尔斯法律办理;边区产业则依边区法律办理。威尔斯人对余等及余等之人民应同样行之。

 

(57)至关于威尔斯人在余等之父亨利,或余等之兄理查时代未经其同级贵族之合法判决而被夺去之物,现在余等手中,或虽不在余等手中而应由余等负责者,余等将按照参加十字军者可展缓债务之一般规定处理。但当余等参渴圣地归来后,或因故中止余等之东征时,余等应即予以公平处理。惟在余等誓师东征前正在进行诉讼,或由余等之教令正在审理中者,不在此限。

 

(58)余等应立即归还刘埃霖之子及威尔斯人一切人质以及作为和平担保之一切信物与契据。

(59)关于苏格兰王亚历山大,余等将归还其姊妹,质物,自由与合法权利,一如余等对英格兰诸男爵之所为,但属于其父威廉王敬令中所载,而为余等所保有者,不在此限。此一切当依照在英国宫延中之苏格兰贵族之意见处理。

 

(60)余等在上述敖令中所公布之一切习惯与自由,就属于余等之范围而言,应为全国臣民,无论僧俗,一律遵守;就属于诸男爵〔一切贵族〕之范围而言,应为彼等之附庸共同遵守。

 

(61)余等之所以作前述诸让步,在欲归荣于上帝致国家于富强,但尤在泯除余等与诸男爵间之意见,使彼等永享太平之福,因此,余等愿再以下列保证赐予之诸男爵得任意从国中推选男爵二十五人,此二十五人应尽力遵守,维护,同时亦使其余人等共同遵守余等所颁赐彼等,并以本宪章所赐予之和平与特权。其方法如下:如余等或余等之法官,管家吏或任何其他臣仆,在任何方面干犯任何人之权利,或破坏任何和平条款而为上述二十五男爵中之四人发觉时,此四人可即至余等之前——如余等不在国内时,则至余等之法官前,一一指出余等之错误,要求余等立即设法改正。自错误指出之四十日内,如余等,或余等不在国内时,余等之法官不愿改正此项错误,则该四人应将此事取决于其余男爵,则此二十五男爵即可联合全国人民,共同使用其权力,以一切方法向余等施以抑制与压力,诸如夺取余等之城堡、土地与财产等等,务使此项错误终能依照彼等之意见改正而后已。但对余等及余等之王后与子女之人身不得加以侵犯,错误一经改正,彼等即应与余等复为群臣如初。国内任何人如欲按上述方法实行,应宣誓服从前述男爵二十五人之命令,并尽其全力与彼等共同向余等施以压力。余等兹特公开允许任何人皆可作上述宣誓,并允许永不阻止任何人宣誓。国内所有人民,纵其依自己之意志,不愿对该二十五男爵宣誓以共同向余等施用压力者,余等亦应以命令令之宣誓。如上述二十五男爵中有任何人死亡,离国或因故不能执行上述职务时,其余男爵应依己意自其他男爵中推选另外之人代之,其宣誓方法与上述诸人同。此外,上述二十五男爵于受托执行任务时,倘在出席讨论中关于某些事件发生争端,或有某些男爵被召请后,不愿或不能出席时,则出席男爵过半数之决定,或宣布之方案,应被视为合法且具有约束力,一如二十五人全体出席所议决者同。上述二十五男爵应宣誓对前列各项竭诚遵守,并尽力使其余之人遵守之,而余等亦不得由自己或通过他人自任何人取得任何物品致使上列诸权利与自由废止或削减。如有此项取得之物,应视同无效与非法,余等自己不得加以利用,亦不得通过任何别人加以利用。

 

(62)自斗争开始以来,余等之僧俗臣民与余等之间所发生之一切敌意,愤怒与仇恨,余等已予宽恕并赦有之。   此外,自本朝第十六年复活节起,至和平重建之日止,一切僧俗人民所犯之一切罪过,余等亦已加以宽恕并赦肴之。关于上述各项让步与诺言,余等兹任命坎特伯里大主教斯提芬勋爵,杜柏林大主教亨利勋。

 

(63)余等即以此敕令欣然而坚决昭告全国:英国教会应享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将如前述,自余等及余等之后嗣在任何事件与任何时期中,永远适当而和平,自由而安静,充分而全然享受上述各项自由,权剂与让与,余等与诺男爵惧已宣誓,将以忠信与善意遵守上述各条款。上列诸人及其他多人当可为证。

 

英国大宪章 – 现代民主的起源

 

现代民主制度的最主要形式就是议会。我们历史教科书中“议会”第一次出现大概是在英国革命一章中,而议会的起源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从来没有写过。本文就是介绍现代议会起源。

 

古代希腊、罗马有过议会,但随着欧洲步入封建中世纪,这种政体被君主制完全取代。因此现代民主制度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制度没有传承关系,它的出现完全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借口其有权继承英格兰王位而入侵英格兰,并成功打败了英王哈罗德而建立了诺曼底王朝,史称威廉一世。(从此之后直到现代,英国再也没有被外国军队入侵过,虽然也是王朝更迭,但历位英国国王或者女王都是威廉一世后代,因此按我们普通国人的看法,英国自1066年起至今都是一个王朝)。在与哈罗德的一战中,威廉一世主要依靠的是从法国带来的骑士。当时,骑士要拥有备齐了马鞍、马蹬和马衔的数匹战马,以及利剑长矛等武器装备。对这种职业武士的训练要从孩提时代开始一直到21岁,其武器装备和培训训练费是相当昂贵的,于是国王通过向跟随作战的武士授予土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回报”的地产就变成了封建财产。这显然是一种契约制度,但并不是现代社会的非人格化的商业契约,因为土地的受封者在人格上变成了封主的臣属,他必须效忠、服务,甚至为主人而献身。在接受封土时举行“臣服礼”不仅具有宗教道德方面的约束力,它还表明因封主把作为封建财产的土地分给封臣,封臣就对封主有服从、效忠和尊重的义务。从此封建制度在英国建立起来。不过,此时的封建制度只是一种习惯法,国王与贵族以习惯而行事,没有成文的规定来明确这一行为。

 

到了公元1199年,英王约翰继位。这位国王能力十分有限,在他的统治前期,其先祖留给他的法国领土大多被法王占领,为了争夺回法国的领土,他穷兵黩武,因而不顾原有封建习惯,大量开征各种税收捐助等,最终迫使部分英国贵族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而联合市民阶层武装反抗。1215年初,主要来自北方各郡的贵族在斯坦福聚集,并推进到北安普顿,大贵族在伯拉克利公开拒绝向国王行效忠礼,战争开始。5月17日,反叛贵族秘密进入伦敦,在市民的支持下,国王被迫与25名男爵代表在兰尼德草地上签定了《大宪章》。

 

《大宪章》对国王在封建规范下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作了非常详尽的规定,也就是对封臣的权利作了全面的承认。其中精髓条款是:一、除封建义务所规定的贡款赋税外,“王国内不可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本王国一致的同意”;“为了对某一捐助或兵役免除税的额度进行讨论并取得全国的同意,国王应发起召集大主教、主教、寺院长老、伯爵和大男爵等等开会,讨论研究征款事宜”。二、“若不经同等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不得将任何自由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也不得令我等群起攻之、肆行讨伐”。国王若对以上规定或基本原则蓄意违反,则贵族可随时造反,国内任何人亦可随贵族造反。这样,《大宪章》在原则上和实质上已包含了后来发展起来的议会所具有的征税权,对王国政务的国民参与权、监督权等因素,以及“国民自由”的观念。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国民”的包容度在不断的扩大,但上述隐含的几种权利则被逐步制度化了。

 

在《大宪章》签定的几十年后,英国又通过《牛津条例》确定了“议会”雏形。虽然最后亨利三世在外国势力的帮助下把贵族集团打败并全面恢复了王权,但经过《大宪章》和《牛津条例》的签订,凡国事应交大议事会讨论,国王和贵族间应该有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这两点已在英格兰人的心中生了根,并保留下来。

 

因此,西方历史将《大宪章》的签定视为现代民主的萌芽。这份封建制度顶期时期的斗争产物因为其精髓包含自由主义的精神,几百年后在英国人手里又变成了摧毁封建制度的武器。

吓人出汗 - 胡紫微“影评“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

发布于 作者: & 分类: 个人.

今天看到微信一朋友转载胡紫微对电影“法国中卫的女人”的“影评”。

无独有偶,前些天另一朋友也推荐。于是,读了胡紫微的“评论”,看了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随后查阅了一些关于此电影和小说的资料。

我的心情变得暗淡,手心在出汗。倒不是电影打动我,让我不能入眠,而是内心似乎在自惭,惭愧自己竟然对此保持着沉默。

目前的中国,似乎来到一个文化“灿烂”的时期。随着网络的普及,腾讯QQ,新浪,豆瓣,微博微信等,同学朋友圈,家人亲友团,个个争先恐后地转发文章,铺天盖地,纷繁杂乱。至于内容和质量,多有是二手三手,有的缺乏正解,多有缺乏独到,深度和完整。一方面,它反应了中国社会知识阶层对文字和思想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显现了社会和人心的浮躁,短视和缺乏判断力和品味。这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但我希望,随着时间和阅读经验,我们会提高判断和鉴赏能力。

我欣赏和吸收任何独树一帜的东西, 甚至是叛逆的观点,但对胡紫微对此电影的解读,不敢苟同。电影和小说,在西方,已有很好的评价,说说胡紫微的“影评”,倒是更具意义。

我在海外,不知道胡紫微是谁。看到她有上千万的读者群,实在是佩服;但读完她的“影评”后,窥见并感叹中国众多读者苍白渴望的内心,感觉他们端在手里的是一杯冲了水,有很多细菌的牛奶(至少这杯是)。

与其说胡紫微在写“影评”,还不如说她写的是:中国当代”知识“女性胡紫微对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的 观后感,更为贴切。

这是读胡紫微原文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779740101nh5c.html

“现代式的恋爱是爱都没爱过就睡够了 ,古典式的恋爱是碰都没碰过就爱疯了。所以有种说法,爱情是属于古典主义的。这部电影大抵说清了这么回事”。

这是胡紫微对此部电影的总结。这部电影(小说-电影基本忠实于小说)展示了,从维多利亚僵硬刻板道德时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进步时期,女性生存的社会空间,社会地位,两性关系的历史变化,两个时代女性的自我价值认识和为之奋斗之历程,在暂时肉欲之欢和永恒精神独立自由之间的选择,等诸多方面的主题。但这些,在她这里得到了彻底的误解,曲解和偏解。

胡紫微以一部电影定义“爱情为古典主义”。如果她说爱情是奢侈品,那我还可以勉强认同。但她是在评论她理解的“古典主义”爱情和她所狭隘认为的 “没爱就睡够了” 的“现代式”爱情之间的高低。萨拉的一切:迷似的过去,幻象中的法国中尉和她的私情,对大海痴迷的瞭望,和查尔斯的邂逅,交谈,求助,给予处女身,失踪三年,最后又找到查尔斯,这些和“古典主义”,又有什么关系?胡紫微又如何看待与伍缀馥和查尔斯一样重要的人物安娜和麦克呢?他们拍电影时发生的恋情是否为“现代式”的恋爱?她是在说电影里的人,还是将电影中国现代化,絮叨中国两性的现状和她身边的女人呢?

在文学和电影史上有着相当显赫意义的此小说(在此不多说)和电影,都经过作者本人和众多文学,电影,出版界人士多年努力完成。电影(小说)的意图通过两位主演到位的演绎,得到充分的解读,并获得五项最佳提名,斯特李谱也获得另一个奖项的最佳女主角奖。但是,“这部电影大抵说清了这么回事”。“大抵”又是如何“说清” “爱情是属于古典主义” 和 “现代式的恋爱是爱都没爱过就睡够了”的呢?

我们看看这部电影究竟说的是什么。

评电影(小说),首先要说说时代背景。这部小说酝酿于六六年,完成于六九年。六十年代的英国,是继工业革命,二战之后,不大不小的又一次革命:即对传统的革命,包括对信仰的反思,女性进一步求解放的革命。二战期间妇女被需要到军工厂工作,尝到工作的味道;六十年代避孕套问世,彻底结束了女人作为传宗接代工具的命运,女性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自由。

人类文明史,可以从妇女解放史看到其深度。从一八五零年美国作家霍桑的“猩红字母”(The Scalet Letter)小说中一六四二年清教波士顿女子赫斯特,到布兰特的“简爱”,本电影里的伍缀馥和安娜,六七十年代前卫的美国性科学家马斯特斯的助手弗吉尼亚。约翰逊,甚至到英国王妃黛安娜,美国女政治家希拉里。克灵顿女士,从这些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改变和进步,女性的进步及解放。女人们,从最开始完全男性化和愚昧的世界里,聪明另类的女人总是被诬陷为女巫罪人,被石头砸死,到上身被紧束着让人窒息的胸衣,只能干最笨最傻的活技,到可以受初浅教育当家庭教师,冒着风险谈色不变,成为研究性科学的女助手,直到政治家,她们走过了一个什么样的苦难历程。

此电影,正是讲伍缀馥和安娜,如何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何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和选择。

手法。电影将一个类似“简爱”的维多利亚时代伍和查尔斯的爱情故事,对映于七十年电影拍摄组安娜和麦克的婚外情。它使用了文学上称为:“元小说”(metafiction)的手法,即“故事中的故事”来说明事实。电影也忠实于小说的后现代主义手法,即将过去的故事,以现代的手法和观点加以解释。这故事的主角是安娜和麦克,故事中的故事,是伍和查尔斯。那么,电影是通过安娜和麦克,给我们诠释了过去的故事。

我们看看胡紫微眼中不同凡响的女子萨拉是如何不同反响的。

胡紫微把萨拉不得已的沉默,对社会偏见和压迫的无奈,误解为主动的“不解释,不反抗,不逃离”,并且开始了她对当下中国女性的道德说教!这是哪跟哪呢? 似乎,萨拉成了有教养,有涵养,有道德,很像懂三从四德的中国“古典主义”旗帜下阔步的女性,为中国女人树立了一个高尚光辉的榜样!要知道,中国女性自有和西方妇女同等的苦难,是毛泽东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中国妇女。用缠小脚坑害女性,桎梏女性身体和精神的时代,也才过去不到八十年,教育中国女性识时闭嘴,似乎离电影主题偏之又偏。要知道,中国还有很多女性依然被“捆着”小脚,依然像伍缀馥那样生活在现代中国。

中国日常生活中,咋呼女人们的问题,其实只是中国人整体素质问题的一个部分,是“阳衰”和“阴胜”的人性对抗不平衡,是高尚人性没有得到弘扬的结果,而不单只是女人自己小修养的问题。在中国,重大事情上,女性是不存在的,其实,总儿言之,男人在重大事件上,也从古自今都不存在。所以,西方世界,并不是不懂中国。这也是外国向中国提“人权”问题的原因。人权都没有,谈何女权? 女人无权的社会,是落后的社会;同时,不真懂人权的女人,和不懂人权女权的男人一样可怕。胡紫微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好讲,除了教导泼皮女人识时闭嘴,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在胡紫微的眼里,萨拉和富家小姐比,是不同反响哦! “永远不拿性做筹码,不拿男人的承诺相要挟。”,也当然大大胜于我们当下中国流行的“性价比”。萨拉似乎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身世,劣势,装乖,装弱,装可怜,欲情故纵地和她爱的人玩游戏。最后,萨拉运用这个“不拿性做筹码” “这个原则”,“有意无意”地 “靠这个吃定了这个男人的心。”

萨拉绘画这段,听起来像胡紫微训导无聊女人或小三儿: “除了爱,一定拥有一样抒发内心的工具。”。萨拉在失踪的三年里,故作姿态地在绘画,玩游戏。但是,电影的原意为,萨拉在寻找自己,在成长,她在寻找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在寻找绘画这个工具所要抒发的内容。要知道,内在是灵魂,有了灵魂,自然就会有工具。

“明确提出要求,不让对方猜测,也不给他视而不见的借口。。。莎拉三次给查尔斯留言。。。第一次,是莎拉的敞开心扉;第二次,是初吻;第三次,是初夜。。。要知道有时候,为形势所迫,女人也需要把正处于首鼠两端的男人逼到角落,一剑当胸迫住,不给他回旋。这时候不求别的,只为见一见他的本心。”

读到这里,我为胡紫微汗颜。她不仅把美好的爱情故事曲解到如此地步,同时,还把男人贬低到如此这般,当成老鼠过街,逼进死胡同,“一剑当胸迫住,不给他回旋”。我的天哪,那些上千万的粉丝们中,至少四分之一是中国男人吧?不怕她教育那四分之三的中国女人,把你们当老鼠,“一剑当胸迫住,不给他(你们)回旋”吗?

我越读越觉得胡紫微也许更适合去做婚姻关系维系心理咨询人员。但就这一职业,我也怀疑她会误诊误导。

胡紫微教完你我六大攻略过后,还无不惋惜地告诉我们:成就这样“吃定男人心”的伟大复杂事业,还得有个条件,要不,这六大攻略,好不没人接招了?得要有像查尔斯这样的男人!

而在胡紫微心里,查尔斯这个角色,也只不过是个小资情调懂得惜香怜玉的男人!!胡紫微为 “世间还有这样的男子”而感叹不已。我想,小说的作者约翰,电影导演和男一号杰瑞米。伊戎思,要被紫微小姐气死。虽然文说:“伟大的女性成就他的男人,伟大的男性成全他的女人”,但是,并不是只在男女两性的小范围内。女人的进步和解放,都是离不开像查尔斯和医生那样懂科学懂人文男子们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对萨拉的爱,已经超越了小资产阶级,已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先驱和倡导者。查尔斯对萨拉的爱,已经成为他作为生物学家在人文方面的现实理想。电影中,查尔斯的生物学家身份,也暗示了科学对巫术,玄学和神学的再次挑战。

整个“影评”或观后感,胡紫微几乎没有提到安娜和麦克这条线。主题人物其实是这两个,而伍缀馥和查尔斯,只是故事中的故事。要说的是,今天的安娜和其进步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女人已基本获得了精神的自由,选择的自由;男性和社会已经进步到还给女人平等的社会地位及多种职业选择;就是婚外情,也留给个人自己处理,不加以训导和排斥。这是社会文明的宽广胸襟,是进步人文的最仁爱宽容的态度。

胡紫微对中国床上戏的评价,基本赞同。但要是她来拍,一个将这部电影如此理解的人,对床上发生的宇宙之核心故事,又会如何诠释呢?

听说胡紫微要出书。不知她是否要收入这篇。绝大多数读者,看后都不会评论,我相信他们也不知道说什么。所以,他们是可怜的被动读者,会慢慢默默地接受其中的观点或一些见解。封闭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海外的资讯,并没有正版的信息来源,而正版信息,是做出靠谱判断的重要元素;而如何读,又有方法考究 ,不该看什么信什么,即便是出自“名人”之口,特别是当下中国的一些名人。当下中国处于文化重获时期,饿鬼吃饭,噎着难免,希望不要噎死才好。

没有鉴赏力的人,读文章和书,要小心选择。不该像去大排档吃烧烤或快餐,小心肠胃和健康得不偿失。读书并不在于多和杂。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读多读杂时,少而精是求质量和甚解的方法!

文化是修养,像酿葡萄酒,需要时间和正确方法。这是我不大在微信,QQ推荐文章的原因。读书和学习是因人而异的事,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一样的书籍和资讯。除了日常生活需要的一些短快知识外,世界上大有值得我们细嚼慢咽的精彩。快不一定就达目的,细嚼慢咽也不就落人千里。快获信息,则慢读好书。

常常还听到有(友)人对我说:“你在国外待久了,已经不了解中国了”,也有说:“你已经西化了”。是吗?我常问我自己:知识有没有国界?认识有没有国界?认识好像是有的,你说呢?

今早在微信群,又看到一篇材料:纸牌屋:像克莱尔学习如何与男人沟通 (作者罗晓燕,简易心理学)。看后大笑,咂舌出汗!哦,像克莱尔学习如何与男人沟通,那是不是我们该向斯大林毛泽东学习如何与朋友沟通了?也该认为“音乐之声” 是多么伟大的一部战争片咯?!

越来越感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之间似乎流淌着不可逾越的大海(是否人人知道来美州的飞机,并不飞越太平洋),任凭西方人文如此多彩多姿地进步,与大洋那边被世代封建管制,被夫子们教导,被斗争洗了脑,突然又受惠于百花开放于网络的人们似乎毫无关系。西方文明,甚至像海市蜃楼,蒸汽和阳光将遥远的她变了形状。历来,中国文化界(还不说别的界),对待西方文化,由于怕被指责从洋媚外,或者根本不理解,于是便以用为目的,所谓的“中学西用”,用西方的东西来说中国的学问。似乎懂不懂原文原著,像是没有关系。这不能不算是极有创造力的思维和做法。但这创新是要说明什么呢?借鉴也要借得有点谱谱才有价值。

胡紫微的“影评”或观后感,是典型的“中学西用”,而且用来讲了大堆训诫当代中国毛糙女人该当“古典”女人的尊尊教诲。真可谓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呢!最近几年,孔子也还进军西方世界,开始了对西方魑魅人文进行改造的“诲人不倦”的漫长道路!

 

附:胡紫微:“法国中尉的女人:“站在我和湮灭之间的唯有您” 

全文:

【题记】现代式的恋爱是爱都没爱过就睡够了,古典式的恋爱是碰都没碰过就爱疯了。所以有种说法,爱情是属于古典主义的。这部电影大抵说清了这么回事。

不止一个人跟我反映,《法国中尉的女人》基本上算不上一部情色片。是的我同意。但是在这部电影里,有情色电影非常重要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被导演演绎得如此令人击节赞叹,以至于我暂时找不出第二部片子可以替代,所以它的地位便也暂时无法撼动。其中关隘,容后详述。

(一)

先来说这故事和莎拉这个不同凡响的女子。

“法国中尉的女人 ”是一座小镇上正统的大爷大妈们给一个叫做莎拉的离群索居的年轻女子起的绰号。这么叫,是因为据说这姑娘有一个法国中尉的情人,这在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这时,温文尔雅的古生物学家查尔斯从大城市来到了这个小地方,本打算迎娶这里富商的女儿。但是在通向大海的一处惊涛拍岸的引桥上,他突然发现了一个神秘极了、忧郁极了、古典极了的美女惊鸿一瞥,两个人的目光电光火石般相遇,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原著中的莎拉是个争议极大的女性形象。喜爱者认为这是一个内心强大到可以以一己之力独自对抗世俗礼教,争取精神自由的女性主义者的先驱;而对于她最诛心的评价是,这简直就是一个利用自身的魅惑力把男性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女骗子。对于女人的歧见,往往来自于她对男人做了什么。那么,她做了什么呢?她令来自伦敦上流社会的一位年轻绅士无以自拔,为了她,不惜身败名裂。

对于莎拉,个人认为最令人惊异之处倒在于,她一直是两人关系中那个强有力的主导者,虽然和查尔斯这位上流社会的绅士比起来,莎拉充其量只是一个路人甲。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所以这回,不妨让我们换个比较功利的角度,切实的观察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特质的女人会令到一个男人欲罢不能。毕竟,跟查尔斯那位芭比娃娃般明艳端丽的未婚妻比起来,莎拉不过是一个长着一脸雀斑和小鹿般惊恐双眼的面色苍白且声名狼藉的侍女。

法国中尉的女人:“站在我和湮灭之间的唯有您”

* 不解释,不反抗,不逃离。

在一个完全没有尊严的处境中如何有尊严的活着。 这里有个很说明问题的例子。影片一开始,因为亲戚过世,并没有留给她一分钱遗产,莎拉陷入了被扫地出门的窘境。这时有个邻居转告莎拉,镇上一位以古板刻薄闻名的老夫人有意收留她做侍女。你猜,莎拉接下来会如何回应?莎拉只提了一个我想任何女仆都不会提的要求:“可以。只要给我一个看得见海的房间。”虽然身份卑微,却并不妨碍我心中有海。

女人能做到不解释是不同寻常的。这么做了就做了。没做也不说什么。包括对于她最严重的指控。直到查尔斯终于和莎拉有了床笫之约才惊觉,莎拉一直是个处女。对于所有的羞辱和排挤,莎拉的方式总是,不解释,不反抗,不逃离。有很多女人总是希望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于是逢人便讲,自己的苦和不容易。其实,让人更加轻看而已,除了博得一点点不可变现的怜悯。 聪明人都知道,一个人说出来的,永远是他希望你认为的那个人,而往往不说的那部分,才是他这个人。所以,女人知道在什么时候闭嘴是多么可贵,多么必要。

* 永远不拿性做筹码,不拿男人的承诺相要挟。

“站在我和湮灭之间的只有您。”靠着床边说完这一句话,莎拉的处女之身,就这么轻描淡写的给了查尔斯。再无其他。当查尔斯承诺马上回镇上去和未婚妻解约之后与她长相厮守之后,莎拉看着穿戴整齐即刻启程的这个男人,只轻轻说了一句:“您这么好,我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再无其他。当查尔斯料理完婚事拍马赶到的时候,人去楼空,莎拉已不辞而别,而且这一别就是毫无音信的三个寒暑,任这个濒临疯狂的男人找遍天涯海角,踪迹皆无。对于一对刚刚开始的热恋中的情侣,想想看,这会是怎样的煎熬。

也许,莎拉走得太远,做得太绝。但是,对待男人,永远不拿性做筹码,不用承诺相要挟。这是个原则。不管有意无意,莎拉靠这个吃定了这个男人的心。两相对照,这也是为什么查尔斯未婚妻暴怒中草拟的一份羞辱备至的分手协议,其实是把自己与这个男人最后的可能性断绝了。

法国中尉的女人:“站在我和湮灭之间的唯有您”

我们现在是流行拿性做筹码的。我陪你上床,你要给我锦衣玉食;我陪你上床,你要给我雕梁玉砌,我陪你上床,你要许我一个未来。。。喜欢拿性做筹码的女性往往有两个错觉,1,认为自己对于性的依存度较男人为少;2,认为在性的问题上,自身拥有同类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只是错觉。

还有好拿承诺相要挟,觉得这是对于男人的一大杀器。我们没想透的是,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错误,你要挟他,能够要挟的其实是他的情,如果他对你还有情,何须要挟;如果他对你连情都没有了,一纸承诺,又能困得住谁呢。

* 除了爱,一定拥有一样抒发内心的工具。

这是关键时刻的逃生舱,别捆着男人,困着自己。莎拉的工具是画笔。我们最后看出来,“法国中尉的女人”之所以不为外界所扰,她是有自己一份独特的表达。绘画。我不懂画,但是看了她画的自画像,内心亦受震动。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就是直达心灵的吧。这是莎拉的另一个世界。所以,一个女人,当临绝境时,内心一定留一个可以喘息的地方,写点什么,画点什么,做点什么。。。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话说,“需要一间自己的屋子”,这个屋子,最好提前备下。

* 明确提出要求,不让对方猜测,也不给他视而不见的借口。

莎拉三次给查尔斯留言,都是明确的邀约:今晚教堂外见;我在谷仓等你;我在XX旅馆,盼一叙。这几次来信,都让这个可怜的男人要么大惊失色,要么万般纠结。但是,每一次莎拉都有等到,每一次查尔斯都没辜负。第一次,是莎拉的敞开心扉;第二次,是初吻;第三次,是初夜。。。要知道有时候,为形势所迫,女人也需要把正处于首鼠两端的男人逼到角落,一剑当胸迫住,不给他回旋。这时候不求别的,只为见一见他的本心。

* 先救自己

如果把糟糕的两性关系中的双方比如成两个落水者,那么,你要做的是保有最后的力量争取划到对岸,先图自救,而不是自不量力的跟同伴纠缠在一起,互相拖累,同归于尽。爱是会溺死人的。你活了,他才有生机。

很多人不理解莎拉与查尔斯初夜之后的不辞而别,把莎拉的行为归结为精神失常或者简直是个玩弄男性的骗子。其实我猜测,跟爱情比起来,莎拉当时有一个更加迫切的使命——拯救自己,把自己从过去的阴暗、挫败的自毁模式中拯救出来。她深知,女性的自由并不是从一个男人的怀抱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而是来源于自身力量的觉醒。她做到了。三年后,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家庭教师,莎拉终于拥有了一间看得见大海的画室。她的内心获救了。此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查尔斯找到她。两人见面后的对话是这样的:

他质问她,三年前为什么不辞而别? 她说,明知你有未婚妻,还缠着你,那是不应该的。 他暴怒地再追问,“为什么现在又回来找我?” “因为我找到了自由,找到了我的生命力。我发现我还爱着你。”她盯着他,一字一字地说。

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小说原作者约翰-福尔斯把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作为扉页题记。我觉得,这也是所有处于情感困境中的女性,应该谨记的一句。解放自己,就是允许内心走向自由。


* 保持一点神秘感。

神秘感不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态度。神秘感的女人不是寻常看不见,而是一切都坦然,你也猜不透她这碗酒的斤两。大多数女人跟自己爱的男人死缠烂打纠缠不清的时候,你放下这个男人,只跟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呆在一块儿,止而后安。那么,一切该呈现的自会呈现。很多时候我们纠缠是以为放下了就会失去。其实现实生活常常上演相反的结局,你放下了,反而得自在。

* 要遇到查尔斯

最后我要说,集齐了上述六点攻略,你仍然不能有完全的把握令男人欲罢不能。除非。。。你遇到查尔斯,这样一个深情缱绻的旅人。

不客气的讲,在男女的恋情上,男人是过客。所以,他们一般只是暂住,不会停留。而且,更糟糕的是,绝大多数男人总会希望逃单的。知道理应埋单,而且主动不打折只求实结的,简直可称殊胜了。查尔斯是这样的男人。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是令人惊异的。尤其是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适龄男子每周人均招嫖2.5次这样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背景下,男主人公竟然愿意为了这个声名狼藉的女人倾其所有。他也的确这么做了。就包括爽快利落地跟自己家财万贯的未婚妻解除婚约,并与女方签署一份足以使自己身败名裂的文件。他到处找她,一无所获,日渐憔悴。直到三年后,终于打听到了她的消息,终于把所有的愁怨和思念化作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世间还有这样的男子。GOD。

对于爱,确实需要一个合适的对手。这个男人至少愿意理解、接纳、担承这份情感和一个女人的特别。伟大的女性成就他的男人,伟大的男性成全他的女人。

所以,身为恋爱中的女人,你只需认真的做好自己,并虔诚的祷告上苍:我们不要法国中尉的过去,也可以拥有一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二)

说完了女人,让我们回归情色。刚说了,从《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确可以总结出好的情色影片的一些共性。

首先,导演有本事用镜头而不是语言铺陈出一种充满荷尔蒙的氤氲气息,这一点很神奇,看本片会有强烈的体会。不能错过的是,在引桥上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目光的交汇,那是影史上最浪漫的一见钟情;

其次,一层神秘的窗户纸,总也捅不破。影片用大量篇幅在诠释一种“欲拒还迎”的感觉。就像歌里唱的:我在抵抗着地球的引力,就像抵抗着你。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是由不期而遇到不能自拔,这是一个长长的攻守和探索的过程。直到影片的接近尾声,两个人才有了第一次共处一室、执手相看的机会,两个人才有了第一次也是影片里最后一次的缠绵。而当然了,A片是不用这么麻烦的,它总是捅啊捅的,就完了。

第三, 暴发的时刻,看上去很应该。这一点火候最难拿捏。说不好啥时候,就比方说,在本片里,我用作标题的那句话,就是后续一切的激情的闸门。它往往在一个很突然的时机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展开,恰到好处。我们为什么往往痛恨国产导演的激情戏?他们总是看上去太不应该。在不应该的时机不应该的地点,跟不应该的人...有过这种经历的倒霉蛋经常会用“懊丧”一词来形容自己不堪回首的某一次。看电影也是如此。这里最该参照的恶例便是陈导演在好莱坞的发韧之作《温柔的杀我》,不止一人看过后咬牙切齿地告诉我:“杀了我吧,干脆。”所以,情色电影也不可胡看,就比方我们的国产情色要脱离令人齿冷的境界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要推荐经典。

最后,好的情色片无一例外都是由严肃的表演艺术家担纲,而尤为神奇的是,这也往往是他们从影经历中的巅峰之作。当然《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主演正是影史上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梅丽尔.斯特里普和艾米力.埃恩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站在我和湮灭之间的唯有您”

 

病 房

发布于 作者: & 分类: 个人.

病       房

640

“天堂马戏团”之二

序言:我不怕死!它是我们为了玩生命游戏树立的标杆。

-杨。吉屋多(法国剧作家,作家,1929年)

1

“鸿雁!鸿雁!。。。鸿。。。雁。。。!”

母亲的喊声终于穿过紧闭的卧室门缝传到了我耳里。

640

 

客厅的沙发有铁靠背和扶手,所以,母亲晚上睡在那儿,以便起身。客厅的电视也可以帮母亲打发不能入睡的夜晚。她常常是在煮开水似的电视机发出的噪音里,困倦不堪又不能入睡的母亲,在不知什么时候,慢慢沉入快要天亮的夜晚。

母亲的喊声里带着绝望和些许愤怒,也许她已经喊我老半天了!

 

640-2

 

我立刻从床上跳起,赶到客厅看是什么事。母亲躺在有小床宽的沙发上,双眼紧闭着。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我急急地问道。

“我叫你半天叫不应,你睡得真死。。。!” 母亲确实有点生气,但钻心的疼痛像戳在鼓鼓气球上的针,让怒有气无力,更没了冲劲。已是早上七点。

原来,母亲一早醒来后因起身太突然,引起眩晕,随即失去片刻知觉,倒在了沙发上。现在,她一点都不能动了!因为跌床,脊背可能扭伤成骨裂或骨折。七十多岁,她总以为自己才三十多呢,感觉和行动都快如活泼的小姑娘。

由于没有叫醒我,母亲给林阿姨拨了电话。林阿姨很快会回电话的。

“为什么给林阿姨电话?” 我问母亲。林阿姨既不是医生,也没有救护车。但我的问题又是如此的岂有此理! 有急事,不找家人朋友,你说找谁呢?在改革开放才三十年的中国,社会助理职业机构的必要重要性及建设,人员的培训等还没被社会广泛认可接受和开展,有急事,当然都叫家人朋友。机构哪有家人朋友来得可靠,随叫随到呢?偌大个中国,除了家人朋友,似乎没有其他人可以救急。

二十分钟后,林阿姨来电话了。

“小雁。。。医院还。。。没开门!” 我依然能听到她爬楼,进家门后喘气的声音,“找个问话的。。。人。。都没有!”

林阿姨真的是疾走到附近社区医院,在关着的大门外,为找不到人问话而着急。

“没事。我在了,回床休息吧。打扰了,谢谢您!”

我很为一大早打扰了林阿姨感到抱歉。我理解母亲为什么打电话给朋友而不直接叫救护车。但林阿姨也没有叫救护车。中国现在的医院是不出诊的,在医院没开门的清早,叫救护车该是理所应当的。救护车至少有经过些训练的救护人员和基本设备, 至少比在街上乱跑,在医院门口着急来得有效,不是吗?拨120,比拨七位电话号码简单多了。但救护中心二十四小时上班吗?

 

640-2

 

几小时后,带母亲来到了医院。通过一系列检查,三节脊骨裂缝。由于软骨病,自二零零八年,母亲一年住一次病房,已成了惯例。

2

640-3

 

对父母一代来说,有两个孩子,看起来要比我们只有独子的这代幸运得多。但他们依然生活在需要子女照顾其老年的国家,没有足够的可以依靠和信赖的机构来为他们有效有质量地颐养天年。虽然他们有退休工资,有医保,但火箭般窜升的通货膨胀,把还可以的退休县级干部和教师工资降得快跟废纸似的。医改也一年年将百分之85-90%的赔付比例,变成了大约40-70%。这样的“飞速发展”,世代望子成龙的老年人就该望子成万能的上帝了。

 

640-4

 

教育世家出身注重教育的父母,对我们都寄予伟大的希望。应他们的期望,我远去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并在那里立了业安了家。虽每年回家看望父母,但最多三个月。而哥哥十几年前,违背他们的意愿,义无反顾地抛弃医生这个铁饭碗职业,从事没有保障的自由音乐人职业至今,天涯海角,执着于他对音乐的理想。于父母,除了女儿难以理解的自由快乐和儿子那些吉它设备和什么“不协调,不成调”的爵士之外,我们大概是两个没有家,没有故乡,没有祖国的另类。

 

640-5

 

多年在外打拼的哥哥,终于落叶归根成都。成都有着较细腻和时尚的文化氛围,还能够养活在这个只需要水泥沙石的世界里不屈孤行的音乐人。他的职业归属,导致了母亲搬成都的决定。

母亲是个意志力极强且雷厉风行的人。七十三岁,也有胆量和毅力将自己再次连根拔起,去追随她老年的希望和安慰。早些时候,她和父亲一起,去到成都,穿梭在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中,要寻找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块。

个把两月的考察挑选,终于在东南边的“花之海”小区里,在一栋吓人的巨大深灰色高楼的二十八层上,买下了大约一百平方的三居室公寓,并且选好了装修公司。

合同签好,他们回到了昆明。

母亲有着狗一样灵敏的嗅觉,一进门就闻到什么东西臭了。她怀疑臭气是从冰箱来的。冰箱才打开一条缝,就听见她大声叫道:

“糟了!冰箱臭了! ”

 

640-6

 

她被死尸一样的腐肉气味熏得气闭泪流,几乎要被熏倒在地上。不等喘口气,她立即投入清理之中。几小时弯腰伸腰,变成了压断脆弱骆驼脊梁的那根稻草,母亲脊柱骨裂了!

又要住院!但已签字的合同却不能耽搁。于是,父母决定父亲去成都监工,我留下照顾不能动掸的病虎。

虽然父亲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历来带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烙印,但几十年生活的磨练,母亲的耐心训练和软硬兼施,他“基本”能够胜任监理职务。虽中学及师范校长,教育局督导管理能力和经验,给父亲增加了自信,但对母亲来说,这样的安排,与其说是信任,不如说是不得已。

在蒙特利尔从事房地产维护,管理和销售十几年,装修新房这样的工作正好施展我的专长。但母亲突然病倒,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医院已经没有了护工这一职业,护工职业被下放给了女儿,儿子及其他家庭成员或远亲。既然照顾病人和做家务历来是女人的天性,是女人的专利,我必然会光荣地获得母亲护工这份工作。

 

640-7

虽训练无素,但我毕竟是传统文化教育下可以一呼百应的女儿,也是最能诠释中国亲情文化对于历来冷漠的社区文化和社会服务行业严重缺失的凝重之所在。自然,母亲的健康和意志以及载负历史文化重托的性别角色,是比房子装修质量更为重要的。而这性别角色在西方现代社会,已经逐渐变得与特定职业相对无关,专业水准的医疗和有效的养老体系解放了繁忙而水平业余的子女们。

3

 

医院总是人满为患。幸运的母亲获得电梯对面走廊挡头第二张床位。

走廊右边巨大的窗户下端的玻璃上,贴着挡光的报纸,上端的窗有的搧着,有的掩着。十二月寒冷的风,似毒气般无缝不钻无孔不入地进入走廊,吹上病床,潜入需要温暖的病人的血液和骨髓里。我找来一扇摇摇晃晃的活动挡风屏,避开了挤出电梯的病人和家属们的视线;时时电梯的金属“叮”铃声,伴随着接踵而含混嘈杂的脚步,给嘈杂的零时“病房”带来些许轻松和安慰。

640-8

 

几小时过去,我们盼来了母亲在另一个部门做医生的前儿媳。母亲的双目顿时因喜悦而生辉,似乎病好了一般。她尽力坐起身,去迎接和感谢前儿媳的来访。在医院有关系,病人的待遇便不同于别人。十五分钟后,母亲进到了一间四床病房,有了自己的床位。虽说是男病房,也顾不得那多。人人都会同意,无论什么病房,总比“走二床”好吧!

 

640-9

 

时间像一个老妇人推着沉重的石磨在秒与秒之间挣扎。从两瓣磨石间挤出的不是大豆的醇香,而是病房里的体味,药味,福尔马林和臭拖把混杂的不可名状的怪味,其中还明显夹杂着旁边男病人床上排便后余留的恶臭。

640-10

 

临床男子心衰导致的车祸,让他五节椎骨断裂。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他,看着医生开了处方,给了药,护士们忙进忙出,吊上黄白四袋药水;安静耐心的妻子端来插着吸管的温水杯,柔慢地将吸管喂进自己的嘴里;过不多会儿,妻子拿来便盆,塞进满是斑渍的铺盖。。。

我立刻转身走出了房间,把可怜的母亲留在了里面。当我回到病房时,他像一个哭累了的无助婴儿,静静地睡去了。可他留下的气味并没有离开;它坚定地醒着,活着,漫游着,折磨着熟睡主人之外的所有其他人。

 

640-11

 

就这样在男病房捱过了两天两夜。奇臭男病房和“走二床”,哪个更好,我并不确定。“走二床”,暴露于大庭广众,毫无隐私可言,且风吹寒冻;而混合病房,需忍气吞臭,还遭遇不能忍受的大男人的隐私。最糟糕的是,无论哪种状况,我们都得接受,并将其视为理所应当。

第三晚上,女病房终于有了一个床位。在前儿媳的帮助下,母亲终于可以搬到那间四人女病房了。按耐住心中的喜悦,我拽着母亲,心急火燎地迈开步子往外冲。嫌母亲飘忽的碎步太慢,我几乎把她拎离了地面。母亲被我像拖车一样地架起,跟着我逃出了男病房。我欣慰地想,这下我们可以放心畅快地呼吸了,也可以让无助的男子大大方方地保住他所剩无几的隐私和尊严。

4

母亲被收住在医院的骨科。医院自一九四七年建成以来,多次更名;自一九九四年,不断荣获奖励,荣誉和晋级,成为同类医院的老大。

640-12

一九五五年,医院进行过翻修。我想,除了增添一些固定设备,比如病房床头连通的呼叫系统外,就再没有什么改善和粉刷。

骨科位于七楼,占领了整个楼层。内走廊长大约六七十米,两边是一间间的病房。医生办公室混在走廊里,门牌字小到走近也不大清楚。开放式的护士办公区正好位于走廊的中间,隔断柜台足有六岁儿童那么高。

医院和病房,并没有因为奖状,荣誉和晋级就显得和其它医院有什么不同。旧可以干净,老可以不破,但这里到处又脏又破还奇臭无比。当然,我并不会因为病房脏破而低估医生和护士的正派,医术的有效和服务的质量。毕竟,世界上大有内外不相符合的表象。

安顿好母亲,我有了些时间到处看看。

 

640-13

 

走廊和病房的天花板似乎还新,但顶上些许灯盖脱出槽来悬吊着,有随时要掉下来砸到头的感觉。连接天花板的片片墙区,管道漏过留下的痕渍,画出圈圈,污淡开来;墙的表面涂层干壳卷起,一些已经脱落在地;墙裙周围腐烂变黑,墙裙瓷砖接缝也变成锅烟色;墙裙和依稀显露的不兰不白满是刮痕,各种脚印和涂着口痰一样黏糊糊东西的墙壁融为一体,已没有了裙墙的界限。

病房没有暖气或任何取暖的方式,很多窗户也不能关闭。虽室外不下零度,但室内也并没有令病人舒适的十八度,而只有大约七八度。每个人像是被褓起来的蚕蛹。医生护士的白衣里面,家属身上都裹着厚厚的大衣,穿梭于病房和走廊;而病人们带着病体,拖着长时间受冻的灵魂卷缩在露馅的薄棉被中,絮尘飞舞在没有温度的阳光里。

640-14

 

记忆中,医院给人最强烈的第一印象,是其卫生标志 -呛鼻熏眼的福尔马林气味。但是在这里,扑鼻而来的却是离护士站几个病房以外的厕所气味。那是一排被隔断和门分开的“土耳其”蹲式冲水厕坑;厕坑的对面有一个水泥洗漱台,两三个水龙头冲出没有减压的自来水;擦屁股的纸当然是不会有的。

“不必在意,我只不过一天去几次罢了”,我这样安慰自己。

前些时候,住进重病混合病房后,我才知道病房里还有专用厕所!喔唷,老天爷,多么奢侈啊!然而,临床男病人贤淑的太太和我,像沙洗工人或勇敢的救火队员那样,对厕坑及周围不断轮番进行冲刷。在我们频繁冲刷和严密监控下,厕坑厕所还算保持了它显赫的专用地位。

640-15

 

等逃进女病房后,又发现,那里也有这样的专用厕所。我的心情不知有多复杂。虽然庆幸可以不去公厕,但臭味竟然咫尺,且持续二十四小时的分分秒秒!不知为什么,这个厕所还特别熏人!就是用遍所有方法,也去不掉呛人的气味。

半天工夫,我终于发现了奇臭的原因:同病房两个近八旬的老太太,挺着弯扭如躬僵硬如板的身子骨,带着让她们一步一踹气的没有痊愈的新伤,不情愿地高高翘着干瘪的屁股,撒尿一地!她们俨如被囚禁在老朽躯体里的淘气男孩,背着大人叼着小鸡鸡,遍地撒着黑色的幽默。我还兴奋地看到,至少厕所的一面墙上掉下来一根软管,像是用来冲澡的,但没有了蓬头。管子被响尾蛇磷般的铝合金片缠绕着,拖在地上,俨然一个被呛翻的毒蛇,硬邦邦的死在满是尿液的地上。

 

640-16

 

老太们及男子被注射的都是一样的三白一黄的针水,一打就两周。喝饱黄药水的尿液,是得证明药水的功效。尿液的奇臭安慰着老太们的心,奖励着家属的辛苦,可以熏死毒蛇的屎尿臭味和淡淡的福尔马林味让医院有了神圣的意义。

除了老太太们的“捣蛋”之外,第二个原因 -下水道没有避臭设计:存水弯。这就是无论我们如何冲洗,依然臭气熏天的症结。

“哎,老建筑嘛,” 我宽慰着自己,“听说新医院已经在建了!”

可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建造的伦敦皇家阿尓波特音乐厅,到八十年代,也依然延用着马槽式的小便槽;而法国路易十四一六六八年建造的宏伟凡尔赛宫,甚至没有任何厕所,只有抬着便盆的侍从游走于帷幕之间,服务于他们的主子!就是中国过去的帝后嫔妃们,也和路易十四们一样,难以想像现代日本式水冲屁股的高端厕座。

 

640-18

 

稍后,我又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护士,也有医生,走捷径图方便,使用我们的厕所。这大概是因为病房就在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的正对面吧!他们年轻丰满的屁股可以准射厕坑,但射完却不冲或随便意思意思,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跑出!也许臭气熏跑了他们,尿液噁心着他们,工作迫切地追逐着他们,也许还忧心着在家生病的老父母,而心不在焉。。。

“医生护士该有自己专用的厕所”,我想,“或许就是嫌远,没时间来回跑吧!”

我想为老太太们买一瓶带香味的消毒液或者是香水散发液,善待自己的同时,也示仁爱温馨。但愿望落空。我的善意对于已经习臭为常,见脏不怪的老太太们,是太好而生奇怪,我只得放弃我多此一举的想法,更用心地去冲洗。现代社会前卫的微妙及通世的城府,虽有良心美好地构成,却并没有机会施展其诱惑。老太太们同时也太善良,而不允许我浪费钱财于“公共场所”,她们太木呐,也或太骄傲而不能不默默忍受厕所的臭气。

640-20

还好,一个护士向我证实,说医院的新楼很快就竣工投入使用。我纳闷,新楼会不会为行动不便的老太太设计坐便器。记得有的场馆,如飞机场,前几年蹲坑改厕座,过不多久,又改回蹲坑。似乎“高级”的厕座和中国老百姓没有缘份似的。但我想,如果由于肆无忌惮的屁股们“捣蛋”而不得不使用“土耳其”式蹲坑,我希望,至少下水道设计了除臭存水弯,可以将臭气堵在九泉之下。

 

5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次,母亲绝不接受漫长痛苦的手术了。仅想想耗时近两周的十几个术前检查就不寒而栗。这些耗时费劲费钱的检查让病人没完没了地上下跑动,起立坐下,挤进挤出电梯,无疑加重了病情。术前检查是必要的,为防止术中或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异常状况。但我们并不清楚,有多少检查,是为了完成每个医生每月数万人民币收入任务而凑数的。

所以,这次骨折,母亲决定保守治疗,基本为时间疗法。

640-21

时间是个奇怪的概念。当我们快乐或和有趣的人交谈时,时间会弹指一挥而过。但病痛,突然让时间凝固,让最简单和免费的笑容消失;而“去病如抽丝”的疗伤,则让秒秒时间无形地变成了戳人屁股的颗颗毡针。

第二天晚上,对躺在别人床上的我,时间几乎停止了。这个老太只是白天来接受治疗,晚上便回到附近自己家里过夜。

另两个老太太对我很好,她们一再建议我晚上不要回家,别来回跑,就在空床上休息。母亲不能动,需要晚上有人照顾。虽然夜晚病人按响邓丽君的呼叫歌声“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护士也会出现,但护理上厕所,照顾喝水等,则不是护士的工作。所以,晚上待在医院,不仅可以满足母亲晚上和一早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不用在一天劳累后,站在路上等待永不出现的出租车,或盼望拥挤的公车,去一一倒数多如星星的车站。

不像去年手术所在的新大医院,这个医院的病房里没有提供可以延伸的看护椅。这医院不仅旧而且挤,如果买个看护床位放在走廊,那我们五个人将不能走动,护士将不能做理疗。所以,我也就没有进一步询问医院是否有此服务。

母亲善良的前儿媳从她自己的部门为我借来了一整套床上用品,同时拿来内装两瓶卤豆腐的一礼盒。床单我收下。母亲说卤豆腐就别拿了,但前儿媳说,没关系,病人送的,太多了。

这下,我可以伸脊展臂,舒服地躺下了。虽然是和衣躺着,但毕竟是别人的床,又没经过同意,感觉老不自在。但是几天下来,上下的跑动,事无具细的忙碌,家里医院来回的折腾,完全击败了我的矜持。好心老太太们的劝说和怂恿,加上我内心不太确定地推断“她不会知道”或“她不会介意”,使夜晚在此空床上休息成了再正当不过的举动。

当晚,以免遭遇第二天早上回病房的老太,在手机上定好早起的时刻,我睡下了。

640-22

 

第二天一早,老太准时八点半踏进了她的病房。我七点半早早就起,已把床叠成和头天一模一样。

护士们很像纺织女工,进出病房,快而有效地履行着她们的日常工作。她们不大耐烦或不太在意的年轻强壮的快节奏,显得老太太们苍老病歪的僵硬动作越发缓慢。医生们并不天天查房,只是隔三插五,或应病人的要求,取消病人不能承受的贵重药物,或增上病人自己点要的药。剩下的时间里,护士们强健的双手,例行公事地翻动着吱吱作响的瓷娃娃们的身子骨,做着理疗,干涩的嚎叫也没能慢下她们的动作和减少她们迫切需要下班休息的愿望。两个不同的节奏形成的反差,让我对老年充满了恐惧,对速度效率,缓慢停滞有了生和死的理解。

夜晚再次来临。我并没有告诉老太我在她床上休息,她也没有说什么。所以,我又得到第二次机会。

次日早上八点半,老太又准时进到病房。这次,她反复翻着自己的睡衣和枕头,像是在找什么不寻常的蛛丝马迹。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振振有词地说:

“谁睡过我的床?” 那一刻,每个人都僵了。特别是我,好像突然断了根骨头一样,一动也不能动。没人回答。老太并没有问问题,而是明显地在责难:

“我的睡衣昨天是放在枕头下的,现在跑到枕头上面了!”

我再也不能沉默了,随后承认了无路可逃的罪行。

老太当然很生气,脸对床靠着的墙,说了很多不好听的话,比如:“为什么不自己买个陪护床” ,“是不是出不起钱” 什么的。就是平日里她没有生气的时候,总是没有表情的宽脸上,坍塌的眼帘下,一对小眼恨着堆堆的横肉,俨然一副全世界都欠她什么的样子。她气呼呼地冲出病房,纠到一个护士,抱怨开了。我紧跟着她,手里抱着叠得整整齐齐的床单枕套,向她解释说我根本没有用她的东西。但她依然不依不饶,并要求护士立刻更换她的床单和枕套。

过不多会儿,护士为她换了床单枕套。

640-24

 

我不能太多的辩解,因为明显我没有太多理由。我不能为了自己的方便去说服别人和我分享有限的资源,更不能期望一个老太主动对年轻力壮的我加以呵护。所以,我立刻向她肯定地说道:“你是对的,我不该用你的床。至少我该征求你的同意”。

很纳闷,我为什么没先征得她的同意。一般来说,我对任何事情,似乎没有难于启齿的时候。

确实,如果我征得她的同意,那就不会发生这样可笑和令人尴尬的事情。我检悔自己的骄傲和无视他人权利的行为。我当时推测,这样的要求该是不当的,没人要求这样的事;何况要求后,她也不一定答应,反而会搞得尴尬。于是,我来了个:悄悄行事,先斩后奏!

那天下午老太走后,另两个老太太立刻成了我的联盟,开始了极度鄙视的背后攻击。

“这个小心眼吝啬老鬼!” 左边的老太太向空床那边投去不削的眼光。说完后,移过目光看着我,浮肿眼帘下的细眯眼闪亮着温和理解的眼神。我感到很安慰,但我也不能否认我是做得不妥。

“如果不是妈妈住院,这样干净漂亮的女孩,才看不上她那什么了不得的床呢!” 另一个老太太附和道:“就是!”

是啊,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

 

640-25

 

那晚没床了。侍候完母亲洗脸脚,刷牙,准备完第二天早上需要的东西后,我背上包,拿着其它东西离开了病房。十多分钟步行后,来到了公车站。那已经十一点多,不知末班车是过了还是没有。

第二天早上很冷。起晚又等车,我迟到了一小时。像往常那样,护士们已经开始了她们的例行公务,正左右翻磅着老太太们。所有病房的门窗都大开着,从里面传来阵阵的疼叫声。突然,透过窗户,我看到外面飘着什么。哦,是雪,是片大成朵的雪。哇噻,那是自二零零八年以后,又一次下像北方或蒙特利尔那样的大雪。


640-26

 

走进病房,除了母亲,老太太们已经规规矩矩地躺在了床上,眼睛嘴巴紧闭,手上吊着输液管,忍受着比死都难熬的分分秒秒。我走近母亲的小桌子,准备拿餐具去食堂打饭。

母亲把头偏到一边。“我不饿!” 她的口气略带酸楚和伤感,微微掘着嘴,眼里开始转着泪花。哦,是了,我来迟了。接下便是母亲和两旁老太太们闲聊着各种病情和同事的去世。我的心沉入安静,为自己做错的两件事倍感内疚。

母亲不愿意打吊针了。四五天的吊针,每次又要戳上四五次才能成功找到细小的血管。两只手正反面和上下都已脬肿淤青。对于打吊针的必要性,医院几乎是不加思索的。无论大人小人,大病小病,一律先吊针伺候,真像是婴儿晚上一哭,睡懵懂的爸爸就把调好的奶瓶塞进婴儿嘴里一样那么自然。

住院的重大意义就好像是打吊针,要不,住院干什么呢?断骨又不是突发心脏病或者脑淤血,危险是没有的。但不住医院,似乎又心不安。守着医生,拥着吊瓶似乎病也就减轻很多。

最后,医生还是喊打。那就打吧。可母亲就是不打,整死不打,说:“如果一定要打,那就出院!”

可把我急坏了。我左劝右哄,不得法。终于,我想起了几年前美国的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一百二十七个小时”。对呀,试试看。

我一提这个电影,母亲就说:“我知道,看过故事!” 哦,那就更好了,不用我一五一十地讲来。

“是啊,你看,小伙为了保住性命,连整只手都舍得砍断!这不过是多打几针罢了,还不到砍手臂呢嘛!”,我挑战地对母亲说。

别说呢,母亲接招了,说:“那好吧!再最后打两天吧!” 可是,不是两天,而是又打了一个星期。

护士打完吊针刚出门,一个熟悉的沙哑嗓音,从我背后,清了清喉后说道:
“姑娘,这几天太冷了。。。你今晚就睡我的床吧!”

 

640-28

 

我不信地转过头。是的,是那个丧门星小气鬼在对我说话呢。她继续肯定地说道:
“你天天睡都可以。哎。。。那天对不起你介(云南话尊称)嘎(语气词)?心情不好。。。”

“哦,老天爷,不必道。。。” 我那样地不好意思,但又这样回答了她:
“哦,好的。谢谢你!哎,是我不妥。。。”

左边的老太太皿嘴微笑,但依然不易察觉地丢给小气老太一个看不起的眼色。我和道歉老太交换着不自然的微笑。这微笑,就像两个被要求亲吻的陌生人的微笑那般尴尬,但似乎又可爱到足以融化病房外罕见的鹅毛大雪。。。

 

6

 

让床的老太出院了。出院前,横肉的脸上,艰难地堆起浅浅的笑意,一一和大家告别。也许只是因为平日里不常笑,肌肉不太听话的缘故,浅笑也十分别扭。但我可以感觉到她的真诚。也明白,在寒冷如冬的人群中,在除了家人,亲戚和朋友外,谁都不关爱谁的社会里,没有多少练习笑的机会;也许就是在自己家里,不听话不成器,忧心忡忡的子女们,淘气捣蛋的孙子女们,也没有给她练习笑的机会。她能给出这样的笑,她的内心,已如冰山融化了的一角,在为春天的花园准备着一小块可让秋卉依旧开花的土壤。

iu

 

我高兴地想,这下子好了,我可以在她的床上美美地待上几个晚上,直到下一个病人将我的喜悦拿走。但还没高兴完,一个八十多昏昏叨叨的老太太,在女儿的搀扶下,在也已住院,由儿媳搀扶着的老伴的陪同下,一起哄挤进了进来。病房顿时有了缺少空气的感觉。

可怜的老太太,碎步紧跟女儿,半张着的嘴边挂着口水,一扇一合地想要说什么;她眼睛似乎也不好,下垂的眼帘几乎挡完了眼睛,昏暗无光的缝眼也不知在看哪里;瘪黄如秋后残叶的脸上,布满褐黑色的老人斑;斑点之大之多之密,将原来的淡褐脸色挤成小块小点;原来的脸色,反倒像被挤成了斑点, 倒分不清那些是斑点那些是原来的颜色了;她的下肢颤抖着两条摇晃的空空裤腿,似乎里面并没有腿,而是像支起稻草人的两根细木棍。大家忙着招呼,家人忙着安顿,并没有人注意和关心她要说什么。

老太太照例是被打上一黄三白的吊针水,昏昏地睡去。

 

640-31

 

中午打饭回来,看到走廊上护士站外,给病人热饭的微波炉桌周围,围满了人。走廊也是热饭菜的地方。家属有的从家里带,有的从另一个楼门窗大开的食堂里打来已冷的饭菜,在走廊微波炉里热热。饭菜味飘满走廊,飘进病房。

“你这明明就是杀马虎(欺骗)!。。。”

忽然,听到一个中年妇女气愤的叫着。

“不是这样!我只说过每天一百元起!” 接话的是一个穿戴得体,脸色红润,胖乎乎的中年女人。

“不对!昨天,你明明说每天一百!现在你看到我介(家)是老人,你就要涨价,哪滴儿(哪里)有至(这)种道理!” 这下,我看清了,在走廊中间叉腿声讨的正是刚才住进我们病房老太太的女儿。

等着进微波炉的饭盒排成了长队,桌子上已经没有了放饭盒的地方。

 

640-32“排着吧!”,我站在六七个家属的后面,心里告戒自己:“还是妈妈聪明!” 她已经说过:“下次打饭要赶早,免得排队”。

“你明明就是骗,还要叽哩歪赖(狡辩)呢!” 那女儿继续吼道。

“哪个骗你了?明明告诉你一百元起价!我们不是还没有成交吗?你可以不签合同萨(语气词)!” 哦,原来新来的病人之女在和陪护“公司”的老板娘讲价。

“不行!你个烂使(坏女人)!说出尼(的)话就要算数!你不签还不得!”

 

iur

 

“哇,那么霸道的女人!”,我在心里咂着舌头。其实,这样霸道的人,并不少见。

陪护“公司”的胖老板,倒还稳得住,身子挺直,稳重地端着自己的肥体,不紧不慢地回道:

“做生意嘛,你也不要量(那样)不讲理!住骨科呢病人,年老年轻不都一样不能走路要伺候呢嘛。我哪滴儿是看到你介人老就要涨价呢?”

说完,她不动声色,拿出合同问道:

“你格做(做不做),一百二?” 她似乎并不急于成交,但也没有要放弃的意思。我想,是我,这样的生意,钱再多我也不接。滩上这样的人,还有你扯不清的事等着呢。

“一百就做!” 女儿回答得斩钉截铁。

这时,我已挪到胖女人身边,看到她一页纸的合同上印着:低价真诚优质陪护服务 -二十四小时精心看护一天一百元。

确实,合同上也没有写一百元起。我当时问胖女人,为什么合同不详细写明:一百元起,根据特殊情况价格有所变动。

她回答说:“哪个撑多得(吃多了)写那多?我们都口头商量。我们都这样,价格都都不定。她不晓得才怪了!”

这时我想起,医院大门口的门卫室里,坐着烤火的保安堆中,就有这位穿皮戴草的胖女人,和保安说说笑笑,接待着来要复印件的人。她显然没有办公室,保安室就是她的办公地。

 

640-34

 

新老太家属请陪护的事,就这样在走廊弥漫着的菜味中间,勉强成交。陪护“公司”让步,一百元一天。胖女人一看就是久经沙场,伸缩自如的老板娘。皮草里面藏着的一把面黄肌瘦嗷嗷待哺的中年农村妇女和她们正上中专大学的儿子们,或急需钱买药的老父母们,为老板娘的镇定自若更添足了底气。

在中国,老百姓当街白菜萝卜讨价还价,司空见惯。在该对医学事业有敬畏,至少该有安静的医院走廊里,这样吵闹,当众处理私事,做生意,让人觉得也像是在菜市场买菜呢。医院的秩序似乎没有人管;医院没有了陪护行业,任凭家属二十四小时穿梭其间;医生护士只管完成自己繁重的医护工作,这走廊“闲事”,显然也不是他们的职责。菜市场还有城管,医院谁管呢?保安只管烤火,和没事的胖女人聊天。他们看起来也只是从哪里招来的医院谁谁的亲戚,跟门卫的性质是差不多的,其实只是摆设。

 

7

 

自从新老太太带着女儿,儿媳和老伴进到病房,我们就失去了安宁。

儿媳又是整理床单,又是摆放东西,弄得乒乓作响;女儿刚火火地签完有不少添加字迹的片纸合同,又揪住护士,不断扎咐要小心对待老太太。在喧闹的一家人里,只有挺着把皮带高挤在胸口的大肚子上的老伴,一声不响,沉重地呆坐在摇晃的木椅上,老眼昏花地望向窗外。

0-2

过不多会儿,一个四十一二岁左右的农村女人出现在病房里。这是一百元钱请来二十四小时照顾老太太的陪护。当然,陪护不会得到一百元。多少呢,我很想知道。我想,等有机会,我会巧妙地问问陪护两个问题,一是她能从胖女人手里分到多少,二是,我更好奇,一个女人如何能二十四小时不休息不睡觉,“优质”陪护八十岁的老太太。请两个陪护轮换夜白两班照顾,大概是不可能的。

但奇怪的是,还不到一小时,陪护竟然又变成了另外一个女人。要换夜班,也还不是时候呢。

陪护更换期间,胖女人优雅地陪着笑,一边大声安慰着耳聋的老太太和不放心的女儿,一边千叮铃万嘱咐,让陪护干好工作。大声絮絮叨叨,意味着她老板的责任尽到。

 

640-37

 

陪护看上去善良温和。典型云南农村女人黄黑粗燥的皮肤,再现了云南干燥的气候和火辣的紫外线的残酷。虽然大约只有四十岁,但似乎可以做我这个五十二岁人的母亲。小个子的她,勤快利落,不多言语,只是不停做事,静进哑出,很讨女儿和儿媳的欢心。我们也高兴,温和陪护到来,意味着吵闹的两女人就快离开病房。

可是,吃完晚饭,等到七点半,他们还没有走。三个老太太自然是没有睡成午觉,我也困得不行。

“这样也好!“ 我想,”母亲白天没睡,那晚上就不一定要吃安定!”

 

iu-10

 

三个老太太和我,为了打发时间,每天晚上必看中央一台八点钟准时开始的电视连续剧:“雾都”。我们都盼望着她们快些离开,好安静地继续看故事。

“你磕(去)看看,医生给(是否)来了”。女儿对嫂子说。嫂子站起身走出房间。不多会儿,她回来了,身后跟进了一个中年男人。

“医生来了!” 嫂子对姨妹说。

“走!” 看了看老太太后,男人也跟着两女人出了病房。

我想,这下,儿子也来过了,医生也来了,看完医生,他们就该走了吧!

还有十几分钟,电视剧就要开始了。我去打热水,让母亲洗漱完,好看电视。

当我走过医生办公室时,门开着。我探个头看了一下里面。

 

640-38

 

约十八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里,放了八张带抽屉的桌子,每两张背靠背,中间是各张的电脑。办公室很挤,桌面更挤。除了电脑,桌上丢满了本子和张张散纸。空白心电图和CT扫描表,还有其它不知名的文件,堆满到快要从桌边掉下。进门处有一个很小的洗手池,池缘上丢有一块用小了的椭圆形肥皂。房间尽头墙上有一块大黑板,上面有粉笔随意写着的留言:“恭喜骨科王老师荣升主任!”, “热烈祝贺骨科在行业评比中荣获优异成绩!”, “贺护士小杨实习期满并获优秀成绩,加油!” 房间右边的墙上,还有一块白板,上面钉着雪片样的张张白纸,让我十分震惊,那是医院的规章制度。它们被打印出来,挨张钉在白板上,足有六七十张之多。

管我们病房的的傅医生在办公室里,同时还有我们病房新老太太的女儿,儿子和儿媳。儿子站在医生对面的桌后,手里拎着一个礼品盒;儿媳在医生的右边立着,女儿在医生的左边。女儿一手拉着医生的手臂,另一只手伸进医生白大褂包。

“不要这样,不要这样!” 医生连连说到,像是央求似的,一面用力想把女子的手从他包里掏出。

这仨人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连推带压,把医生按在椅子上。

“你介不要,就是看不起我们!” 女儿江湖地说,儿子也道:“是了!” 谁说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人,不会使用被动进攻的招数?

医生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儿媳又开口了:“就是。这是我们对你介尼敬意,又不是贿赂你介,你介怕哪样?” 哇噻,这个更厉害,娇嗔而直接地泄去包袱。

“给病人看病,是我们的职责。。。” 医生好可怜,仰着头,转着脸,左右前后地解释推脱着,似乎像个人质一样,只有答应的权利。

629132001

 

本来个子不大的傅医生,在仨人的包围挤压中,越发矮小;穿戴臃肿歪斜的身体,在仨人的揪扯下,很像是个在街上被抓住的小偷。只有掉在地上的眼镜和扯歪的白大褂,识别着他与众不同的医生身份,分隔着知识和民众的距离。

看到这里,我快快索回头,避开别人的私事,朝开水房走去。

 

640-40

 

开水房窗外,房顶上依然留着团团软软的白雪。想起过去这些年父母动手术给医生送红包的情景。我们是知识分子家庭,老实规矩的父母,更规矩,且在加拿大被“洋化”和“弄傻”了的我,不知道动手术要给主刀医生送红包。幸好我们有当医生的父母前儿媳的入世指导,要不,还不知会怎样呢。

 

52ec949caaabf14519

 

不送到底又会怎样呢?我不知道,这送红包的风气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要知道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送红包还要送得巧妙,就像贿赂政府官员一样;不巧妙,送不出去,还得不到医生的特殊照顾,人财两空,那就更糟!送多送少也是个大考究。

医生接红包,似乎是医生的错。但在一个以过年给孩子压岁钱,过节给员工发红包,奖金,以送礼为快乐,以示慷慨和尊敬的文化习惯里,送礼送红包成了人人求得特殊对待的最佳方法。医院也不能避于其外。给红包嘛,像给孩子压岁钱,算什么呢?而给了红包不特殊对待,那就不能不算什么了!

老太太女儿凶挖陪护“公司”每天二十元,是精明能干;再拿省来的钱去发医生红包,让医生特殊照顾其老母,又是一石第二鸟,何等聪明!而这女儿根本不屑要那薄纸一张的陪护合同。中国人最能不过了解中国人。医生是人,是中国人,当然深深懂得安抚家属的担心是重大的国情,就是他们心里十分清楚,八十岁也浑噩不了几天,但也不得不遵循国情,人道地收下家属对即将逝去生命的哀求,不得不安慰子女们对老父母们的孝心,假装天神威能,被迫制造违背天理的假象!

这红包和礼盒,傅医生多半都是必须收下了。收下它,似乎就意味着首肯特殊照顾,老母会好起来,也意味着接受了家属对医护事业的尊敬,也意味着傅医生可以暂时了却无奈的纠缠。

208_120406125556_1

 

8

八点,电视剧开始了。这是老太太们一天唯一快乐的时候。她们和我,都被川军将领朱豪的人生和爱情故事牵动着。爱情片刻的温暖镜头里,我却看到老女人们眼里闪烁的点点亮光,感到了她们向往美好的年轻不死之心。

 

640-43

 

过不多会儿,左边的老太太对我说:

“姑娘,把电视开大点声!” 我站起来,去开电视音量。是啊,吵得都快听不见了。

儿子是走了,可这两女人还在病房,没有要走的意思,并且继续旁若无人地大声聊天。

“哎,请你们小声点行吗?” 我按耐不住,轻声对她们说。

“姑娘,把电视再开大!” 左边老太太又对我说道。这次更像是给我发命令了。我转过脸看她,只见她铁青着面,一脸鄙视!

“你们没看见我们都在看电视吗?小声点行不?或者你们到外面去。。。” 还没说完,母亲就已经在拉我的袖口了,意思是让我别说了。

两女人安静了一会儿。可过不多久就又更加大声地开锅了,说着说着,话不对了。

“哼,洗得(允许)你们看电视,就不洗我们说话嘎?” 女儿突然似乎是对着她自己的嫂子在吼。

对这种人,在走廊就有所见识,所以,我小心地说:“没说你们不可以说话,是请你们小声点!让老太太们看看电视。再说这里是医院,须安静才对!四人病房本来人就多了,你们家属陪护又四个人,该尽量保持安静!” 在我说话的时候,母亲不断轻敲我的下腰。

640-44

 

“你以为你是哪胳(个)?你有哪样了不起?嫌吵,你住别墅磕,上特殊病房撒(感叹词),来至滴儿(这里)搞哪样?” 女儿很是气愤和有理。

我和左边的老太太揶揄地看了看对方,闭口了。她们总不至于吵到九点吧?

“我们人多咋个咯!我们有得起人!孤家寡人,谬得(没有)人来侍候蟄,冒(不要)嫉妒!我们今儿就要热闹,气死嘚你们!” 女儿不依不饶地接着说。儿媳也在后面附和着。两泼妇一唱一和,上演着菜场婆娘们的闹剧。可惜,没有对台。。。我们哑然,继续看着电视。

 

0-2

 

“瞧她那个清高屄样!医院又不是你家呢!要安静滚回家磕(去)!”

这下,我觉得该找护士或医生来干涉一下了。我快速来到护士站。我知道,找保安还不到份儿,门卫似的保安也不管用。那只有找医生了。这是医院,病人不讲理不尊敬病人,家属或不守医院规矩,那至少会听权威医生的吧?!医生办公室里的白板上,不是贴满了一墙的规章制度吗?其中一定有保持病房安静的规定吧!但贴在医生办公室,是不是只和医务有关呢?那病房的秩序算不算医务呢?

无论如何,我要试试。正在此时,傅医生走了过来。

“哎,傅医生您好!您能劝劝四床的家属小声点嘛?她们一家已经从中午一点吵到现在了!我们是说不住,也不能说呢!”

傅医生正忙着看一个什么文件,抬头说,“我还看个门诊病人。我回头就来”。他边说边走,来到办公室。我紧跟在后,坚持说:“就占用您一分钟,出面说说,让她们小声点就行”。

傅医生转过头,从开着的门缝里,看了一下四床,然后回过头来,继续看着手里的文件,说道:

“哎呀,算了算了,过会儿她们就会走了。吵点就吵点了。就这个条件!” 是啊,看病是比维持秩序更为重要,也是不同性质和等级的问题。再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大概也不是医生的事。不理事情,事情自然就不成问题了嘛;另外,可还记得早些时候,在医生办公室里,你推我让,傅医生被劫持的情景? 。。。

我回到了病房,像个没告准状的学生,灰溜溜的。

640-51
第二天,在住了两周多后,我们出院了。

左边的老太太发了心脏病,还要住不知多久。她当大学校长的儿子,忙里偷闲,隔三插五来看望妈妈,可妈妈都不要儿子呆得太久。她甚至常常以训斥儿子儿媳的口气说:“来干什么?我好好的!你们明天还要工作,周末也要忙别的事,回去了!回去!” 可亲的儿子,总是笑眯眯地回:“妈,我忙完了,多陪你一会儿!” 然后坐在妈妈床边。可是不到两分钟,老太太坚决地把儿子赶走了,像是儿子身上长满了刺似的。

9

回到家,发现脸盆忘在了医院。我说不要了,但母亲说要去拿回来。

过了两天,路过医院时,顺便去拿。

那是早上十一点。刚出医院七楼电梯,就听到一阵女人大叫大喊和其它嘈杂的声音,像是在论理,在吵架。

“不行!哪噶讲呐(谁讲的)!” 声音好熟悉。

640-47

 

是了,是我们四床老太太的女儿,周围围着至少二十多人,病人家属,医生,护士和两个保安。只看见女儿是站在护士站的中间,左手叉腰,右手举过头顶,食指指着医生办公室,气势汹汹的样子。嘴里哼哼道:

“不行!要把事情搞清楚!喊燕(院)长!人送进来才几天,就谬得(没有)了。。。”

护士站里面靠窗桌上的金鱼缸这时“啪”的一声,被挤掉在地上!金鱼们的嘴一张一合地呼吸着,遍地翻滚,没人去理;一袋香喷喷护士们享用的瓜子也洒满一地。金鱼们,玻璃缸碎片,瓜子和好多水被乱脚踢踩得一塌糊涂。

四床女儿的旁边站着两个壮中年人,大约四十五左右,还有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子。他们紧随这女人,推着人群向医生办公室涌。但逃兵似的保安,柔弱护士和家属们,虽没有什么实质作为,却被动地像个堤坝阻在中间,挡着气势凶猛只进不推似潮水般的人们。

 

50881291172107029

 

这会儿,几个人从旁边的医生办公室出来,穿着白大褂的一男一女,扶着一个低着头也身着白大褂的男人。男人一手压着纱布下依然在流血的鼻子,一手拎着近视眼镜,被扶着向电梯走去。走过我身边时,我看清了,那是傅医生。我的心一下跳得快了起来,不知发生了什么。

“嗯,说是某得事某得事(没事),看嘛,某得嘎?人都医死,还某得事!”

哦,是老太太死了?!

“我们找燕长(院长),说不好,我们上法燕(院)!” 女儿的口气,似乎医院院长是她家的亲戚,法院院长也是她家的朋友。是啊,连老百姓都知道,只要和权贵,官府沾上点关系,腰杆都可以硬一下;只要把官人唬假成家人,一切都好办,敌人可成人民,人民也可成为敌人。

我迅速给母亲前儿媳电话,询问究竟。电话还没接通,只听见一小女孩的尖叫声。我站得远,不知又发生了什么。只模糊看见,一个护士被什么尖利的东西划破了稚嫩美丽的脸颊。鲜血顿时冒了出来,流在手指间,滴在地上,洒在了渴死踩死的金鱼周围,混在脏水和瓜子之间,一片狼藉。。。

可不是,像这样恶劣的医患冲突,二零零二到二零一二年间,每年上升百分之二十三!可怜的医生护士们,如身置虎穴放虎归山的猎人,医好小崽,却没有猎枪。是阿,医生需要猎枪的国家,很快,病虎温崽都没有医生号脉了!过快致富的许多人们,也似乎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甚至可以不死。要是死了,那就是医生的问题!人口众多而医护短缺的国家,累死医生护士,人还是有死的一天!

但愿医生的白衣,能罩住世间的病魔;小小的听诊器,能听到人们的苦难;先进的医术,能施行神圣的救赎;护士的温目慈颜,能传递非凡的温情,安抚恐惧的灵魂,让众生对病痛坦然。。。

0-5
记得,母亲住院的第二天,我路过护士站。就是这位实习小护士,在换鱼缸里的水。换完水,鱼缸里有水但没有了金鱼,也没有了陪伴鱼儿们捉迷藏的褐色枯树枝。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是枯树枝有毒,把金鱼都毒死了。所以,要等有时间,从花鸟市场再弄些鱼来养。

想起她,看到她脸上的鲜血,我的双腿痒疼难熬像爬满了蚂蚁,骨髓奇痒酥麻像爬进了蚂蟥,我拨起了110。。。

 

640-50

结       束

 

IMG_5189
▷王海波女士简介

九林教育专家
网络专栏&专题作家
定居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15年

主题:移民和中西文化
写作语言:中英法

2014年前任:

加拿大魁北克省基金代理人
魁北克省金融市场权威机构成员
加拿大房地产/抵押贷款经纪人
魁北克地产中介自律组织OACIQ成员
加拿大抵押贷款及住房协会CMHC会员
加拿大业主协会CORPIQ成员

2012-2013 任:

意大利“亚洲观察”金融杂志特约撰稿人(面对全世界 -英文)
中国财新媒体付格礼博客特约撰稿人(面对中国 -中文)

2003年前任:

意大利Impregilo,法国Dumez公司,
德国Hochtief,Hoffmann,Voith和Siemens公司,
加拿大GE Hydro公司任翻译及合同部下属价格调整办公室主管
德国Noell GmbH 及加拿大通用水电公司在昆明代理
云南华龙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SO认证代理)
- 交通承包

1992年前任:

云南大学及云南师范大学讲师

王海波女士主修英美语言文学,并在师大完成研究生课程。这使得她能快速学得法语,并高效深入地融入到当地社会。她不仅在金融方面,以全心全意的职业态度和多元专业的职业技能为华人社区服务。同时,作为中国人的她,能体会和认可融入新的多元文化社会的艰难。她在她的博客上,用中文,英文和法文写下自己职业和生活随感,诗歌和短中篇小说。她的笔下有中国移民,英裔,法裔和其他民族;有中国,加拿大,美国,有特殊省份魁北克。

她被意大利和美国籍阿尔贝托•傅格礼先生聘为他旗下多位不同国籍的作者之一,有幸和意大利前总理罗曼诺。布罗迪(Romano.Prodi)为傅先生在中国财新网中文博客和英文“亚洲观察”上发表文章及小说。其中中文版:“中国的抗生素瘾” 、“消费型经济,为什么?”,打破点击和推荐纪录, 后篇并一直保持纪录。她了解并懂得移民的艰辛和必须经历的考验,以巨大的同情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她作品中的能量和鼓励的言语,独特感受和见解,真诚地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中国移民,为中国继续提供宝贵的海外生活资讯。

王雪汀 - 巍然镇定表情里不确定的过去(1)

发布于 作者: & 分类: 个人.

psb-3

这是我爸爸的父亲 -照片不是经过刻意的技术处理来让它显老泛黄,故作怀旧,而是本身历时久远,呈现出象隔夜绿茶遗留的茶渍之淡褐。它弱显遥远而模糊的记忆,强化着对爷爷不了解而产生的让我费解的懊恼。

奇怪, 这张让人怀旧的照片上,尽管照时爷爷年纪并不老,也没有白发飘显,但看上去爷爷依然有些苍老。他英俊潇洒,脖直背挺,两肩坦然地保持着尊贵的气宇 -一个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目光意图穿透象征开明时代的小圆墨镜。他俨然紧闭而自信的双唇,让我幻想着未被揭开的秘密和未曾被描述的过去。

照片的旁边是他的别名 -王鸿恩,原本由爷爷自己写在照片的背面,后由三爸扫描复印在照片的右侧。我从来不知爷爷有第二个名字;我所知道的只是父母偶尔提及爷爷时使用的王雪汀,也是户籍簿上登记的名字。

中文的“名字”翻成英文,已经多多少少失去了些相同的意义。英文或其它语言有家姓,头名和中名,而古代中国有“名”和“字”(象中名又不完全),还有“号”(自予,行业或社会赠予)。谷歌查询,英文并没有详细解释。于是查询百度。

其中一条认为,“字”是自夏朝(公元前2081到公元前1978年)就存在的小名,但自1949年新中国户口制度的使用而渐渐消失。

另外一条认为,男人获得“字”,是在二十岁成年时,女孩是在出嫁时。它是老辈子对小辈们的爱称,小对长,下对上,卑对尊的敬称,也是一般老百姓用以显示对长辈,官员和皇室从属地位的称呼。

一方面,“名”不能在公众场合用来称呼长辈,上级或地位高的人士。它是登记过的正式名,只能小心谨谌地使用。

历史上就有由此引起的极端事件。一九三零年,中国进步文人杜重远,由于在其“闲话皇帝”一文中提到日本天皇之“名”这一纯粹文化举动而招致日本政府的强烈抗议;杜重远也由于对邻国君王的“大不敬”而哐啷入狱一年半。

另一方面,一个年轻人的名或全名被叫,那他/她就会有麻烦了。所以,孩子们听到大人叫唤他们的名 -特别是全名 -他们回家时,最好进门时用手挡住他们的屁股!

新中国出生的人们,都没有了字。就是四九年前,草根民众是绝对没有字的。到了学龄并有机会上学之前,他们会有比如“二狗”,“二娃”或“二妞”那样的小名。下层的人们没有权利叫别人的名,他们也没有拥有别名或字的理由。

文革期间,大家又都变成了同志。名字默默无闻藏于暗处会是件幸运的事。他们都胆战心惊,生怕名字被高音喇叭呼叫。他们深知,如果名一旦被叫,大祸就要临头,他们就要变成“地,富,反,坏,右”,“走资派”,“牛鬼蛇神” 或“黑五类”;燃烧着的大字报就会烤糊他们的头发眉毛,他们的名字会被随便逐字逐字重复张扬。威逼下,他们必须交代他们名字里外前后的反革命罪行!

记忆里,祖父没有名也没有字。他的名字就是爷爷。因为是孙辈,也因为使用长辈名字的禁忌,更由于文革期间,家庭背景和知识分子特殊身份是敏感问题,不知他的名字也是非常自然的。只是稍微长大些后,偶尔听父母提起过雪汀这个名,但从来不知他的别名鸿恩。我猜,鸿恩一定是小名或字,雪汀是他的名。

果不其然,鸿恩是祖父的字(辈)。这是最近由三爸收集并贴于QQ网上的照片旁边写着的爷爷的别名。这一新的情况,让我感觉惊喜和奇怪。爷爷这个“新”名字似乎增加了我和爷爷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模糊了我对爷爷的记忆,让我更加远离了对雪汀过去的了解。也只是直到现在,我才开始了解一点祖父的过去和家史。

祖父出生于一九零七年,病故于一九七零年,是王氏三槐世家的第二十代子孙,祖籍为湖南省永州府零陵县桥头镇。这个世家的族谱上,已记载了二十四代, 而我是第二十二代中的一个,并已经是非直接地当上了奶奶。

也只是到了现在,才明白爷爷两个名字的意义。他的名-雪汀,意为白雪覆盖的家乡水岸,而字 -鸿恩,除了表示他生在“恩”字辈之外,还意为着理想之远大,浩瀚之恩情。这两个名字,恰当地展现了爷爷作为职业教育家和美术教育家的崇高理想和高贵品质。

爷爷的下一代字为“启“。启为启发,启示,其意义该令子孙敬畏,包括我。我的字辈为“兆”,但我的名字中并没有使用它。这并不因为我是女孩,而是因为新中国的“废旧立新”。有钱人家,或者有较高教育程度之家,也给女儿字和字辈。

新中国后,越来越少的家庭保留字和字辈,作为历史的见证,王雪汀和朱正英的儿女们是:

老大:启愚 (启发愚昧 -教育行业)

老二:渊 (深,渊博 ,字:明珠 -很小时病故)

老三:启元 (新纪元的开始,小名:小朋 -乖巧友善 - 教育行业)

老四:娟 (美丽,从容大度)

老五:启凯 ( 凯旋的到来, 小名胜利-自信 - 税务事业)

老六:启平 (启发大众,小名新生-努力不懈-制造业)

老七:小梅(可爱的梅花)

老八:小波(调皮的浅波 -已故)

老九: 落霞(小名:小英 – 玲珑的帅女)

IMG_5195

 

待续。

隐藏着的诱惑 - 大结局 - “车票”

发布于 作者: & 分类: 个人.

images-7

 

 

隐藏着的诱惑 - 大结局 - “车票”

桑尼的学校早六月初就放假了。欧阳打算带儿子回西安看家人。与其说是看家人,还不如说是换换地方换换脑,要不然,上星期她做出的一生中又一大决定快要把她给弄晕了。她已经决定卖掉房子,搬去温哥华!继续呆在蒙特利尔,意味着她得一个人承担养房养儿子的全部责任。也意味着她自己将疲于奔命,无时间照顾自己 ,更不可能 一人去哪里潇洒潇洒,或和朋友去跳跳舞也将会成为奢望。

和儿子的成长将没有爸爸的陪伴,帮助和爱护相比,欧阳觉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了。毕竟,儿子的教育问题,不仅单单涉及时间。欧阳爱怀疑好忧愁的性格,即便完全可能,也是难于独自带着儿子工作和生活的。在她心灵深处,唯有血缘父亲才可能真诚教育和爱护她的儿子。来自任何别人真挚的爱很容易受她到怀疑。当儿子在朋友面前肆无忌惮地放屁,大声狂笑或不好好练琴时,欧阳感到,儿子正在发展的坏毛病都是她自己的错,爸爸又不在身边管教,真是糟透了。她泄气地告诉自己,儿子确实需要爸爸。

两张减价机票,把欧阳和儿子送回了生她养她久别的家乡-西安。

“哎呀,怎么宝宝的牙齿那么难看吶?!” 在机场,欧阳妈妈见到外孙,第一时间就蹦出这样的话。这是桑尼第二次和妈妈回西安看姥姥,第一次回去时,他还没有长牙呢。

“妈-阿- 阿,你不能说点好听的?” 二姐嫌弃地嚷道,语气近乎是吼叫。她继续说着,“有什么关系?阳阳会给宝宝在加拿大矫的”。

但是,二姐说错了!欧阳哪里有钱给儿子矫牙哦。两年多的工程随便就会花掉上万加元。在中国矫,即便会便宜六倍,但谁等得起两年的时间呢!?

欧阳看着儿子嘴唇都快包不住而外喷且不整齐的牙齿,感到这也是她的错。

“哎,人不顺,喝水都卡牙! ” 欧阳妈妈回应道,心里可怜着离婚的小女和受罪的外孙。

欧阳悄悄地叹了叹气,眼睛顺下两角,嘴角轻轻堆起浅浅的笑容。但这却遮不住快要滚出的泪水。现在不是喝水卡牙的时候,苦涩的眼泪流过咽喉,刺痛着冰凉的心。

二十多年前,欧阳带伊丽莎白来老城墙看日出,而今天,她却一人在黄昏时再次来到这里。除了新出现的高楼大厦和挤满了大小贵贱车辆,忙碌无比人们的街道外,她依然能认出年轻时城市的样子。至少,老城墙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然而,她注意到:坐在角落织女式背心的老人不在那里了。他当时有八十七岁。如果他还健在,也该有一百多岁了吧。

“哎,人都是要死的!” 欧阳自言自语着。七,八年后又一次回家探亲的兴奋,此刻从她的脸上渐渐消失。她不再黝黑,不在单纯的瞳孔里,放大着完全失去的希望。 她到现在也不明白,当时的老人,如何能够保持那种镇定自若的气概,走过现代中国翻江倒海的无常,活过民国的混乱,日本的侵略,文化大革命灭绝人性的无休止的阶级斗争。欧阳虽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她感到自己正承受着人类历史所有的灾难。

欧阳意识到她在那里丢掉了些什么东西,在那里,在老人坐过的地方。她丢掉了些什么,她自己一点也不清楚。也许她就从来没有获得过,也难说。那么多年生活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西安已不再是她的城市,中国也不再是她的国或家;而加拿大也只不过是些失去水份的干花,不再有当年的诱惑。

她不能想象,两个月后,不得不般温哥华住进窄小公寓时的心情;更不能想象自己将和前夫只有仅仅三个街区的距离;她也完全不敢想儿子要如何在他们两个人之间来回奔跑;在既不能生活在一起,没有对方又不能活, 由儿子将他们千丝万缕连在一起的父母之间,传递着远去的爱情,淡薄的亲情,不得已的友情。

欧阳不仅丢了自己的男人,也没了自己的城市和国家;在不断旋转的世界里,丢掉了心的平衡;她永远怀疑和迷惑的心,在不断变化的社会里,再也找不到栖息之地;风浪中永远没有了港湾,为它疲惫不堪的身心遮风避雨。

她的”车票”* 还要带她去哪里?

 。。。

montreal1

西蒙的车,在蒙特利尔市中心和瑞内-雷维克大街相交的皮妖街上行使着。刚过正午三十分。舒心的一天在她面前无声而轻松地滚动着。双天窗让阳光洒满了新皮内装的柔软座椅,更让皮味添加了阳光的味道;引擎静如林中深夜的暗绿色,内车宽如高山之颠以外布满可见繁星的夜空。淡而闪亮,银色全电动汽车特斯拉S型,是西蒙新换的坐骑。她将所有的车窗按下,听着美国四五十年美国代爵士黑人女歌手比莉。郝立德的歌:“请轻声地说”。

她正在去接她的撒洒舞蹈老师的路上。中午十二点四十,离要去的地方只有大约一公里。接近瑞内-雷维克大街停车线时,车缓缓停了下来。她看了一眼手机上出发前给老师的留言,告诉老师她会准时十二点四十五分到。她同时看了看时间,一切都在掌控中。

当车象只猫似的停在红灯口时,西蒙的视线已经离开了手机,看向前方。这时,两个三十八,四十岁左右精干帅气的警察从左边过完了马路,朝西蒙走了过来。他们脸上有一种压住好奇的平淡表情。

其中一个突然对西蒙说:  “请你开到对面,停靠右边!”

西蒙收起她淡淡的笑,问到:“ 为什么?”  心里纳闷儿着。

“ 你开车使用手机。绿灯请开到对面。”  另一个命令道,然后两人肩并肩,不紧不慢走过斑马线。当绿灯亮西蒙车动时,他们已左转,朝着让西蒙停车的地方走去。

绿灯亮,西蒙开过十字路口,慢慢将车停靠在右边离路口十米左右的路边。一停好,她便立即拿出了驾照和行车执照,够着身子,递给站在车右后边的警察, 同时解释,她并没有发短信或者听电话,只是看了一下是否右回复的短信。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两位警察不像通常那样,站到她的左边取验证件,而是一个在右后面,另一个绕着她的车走了一圈,最后来到了她的左边。

“ 我们会把罚票邮到你的地址。”  警察只说了一句。

“ 哇噻,我的上帝啊!” 西蒙心里叫了起来, “ 罚金是多少,可以问吗?”

“ 一百二十。”

“ 哦,不!在开玩笑吧?!”

西蒙很少烦心,但这时感到烦了,并且觉得委屈。

“ 你可以上法庭申诉。这里不是申辩的时间和地方。”  警察毫无表情地回答道,然后,和另外那个同事回到瑞内。雷维克大街继续往东走。

那会儿,西蒙想她一定会上法庭申诉的。她并没有听电话或发短信,只是看了看手机屏幕。她觉得很委屈,因为她完全懂得开车用手机的危险。她并没有开车用手机。

但是,无论怎样申辩,怎样感到有理或委屈,她深知警察并不开玩笑。她会在一周或几周后收到罚票。

“哎,” 西蒙自思,“ 也许我昂贵,引领时代的新车-更重要的,我的小命和别人的生命会被这一百二十刀救下,也是难说的。”

这样一想,她顿时轻松多了,同时,还为那张不可避免的罚单而感激,感谢警察的警告,钦佩他们的一丝不苟。西蒙要把所有的成本降到最低,要把坏事变成好事,就象一九九八年,她买了一张机票,飞过太平洋来到蒙特利尔,把儿子和家人留在了中国那样。。。

 

她的”车票” *还要带她去哪里呢?

 

-结束-

*注解:“车票” -是英国甲壳虫乐队一九六五年“救命”专辑里的一首歌。二零零四年,这首歌被滚石音乐杂志誉为“所有年代五百首最棒歌曲”之一。

http://en.wikipedia.org/wiki/Ticket_to_R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