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人出汗 - 胡紫微“影评“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

发布于 作者: & 分类: 个人.

今天看到微信一朋友转载胡紫微对电影“法国中卫的女人”的“影评”。

无独有偶,前些天另一朋友也推荐。于是,读了胡紫微的“评论”,看了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随后查阅了一些关于此电影和小说的资料。

我的心情变得暗淡,手心在出汗。倒不是电影打动我,让我不能入眠,而是内心似乎在自惭,惭愧自己竟然对此保持着沉默。

目前的中国,似乎来到一个文化“灿烂”的时期。随着网络的普及,腾讯QQ,新浪,豆瓣,微博微信等,同学朋友圈,家人亲友团,个个争先恐后地转发文章,铺天盖地,纷繁杂乱。至于内容和质量,多有是二手三手,有的缺乏正解,多有缺乏独到,深度和完整。一方面,它反应了中国社会知识阶层对文字和思想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显现了社会和人心的浮躁,短视和缺乏判断力和品味。这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但我希望,随着时间和阅读经验,我们会提高判断和鉴赏能力。

我欣赏和吸收任何独树一帜的东西, 甚至是叛逆的观点,但对胡紫微对此电影的解读,不敢苟同。电影和小说,在西方,已有很好的评价,说说胡紫微的“影评”,倒是更具意义。

我在海外,不知道胡紫微是谁。看到她有上千万的读者群,实在是佩服;但读完她的“影评”后,窥见并感叹中国众多读者苍白渴望的内心,感觉他们端在手里的是一杯冲了水,有很多细菌的牛奶(至少这杯是)。

与其说胡紫微在写“影评”,还不如说她写的是:中国当代”知识“女性胡紫微对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的 观后感,更为贴切。

这是读胡紫微原文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779740101nh5c.html

“现代式的恋爱是爱都没爱过就睡够了 ,古典式的恋爱是碰都没碰过就爱疯了。所以有种说法,爱情是属于古典主义的。这部电影大抵说清了这么回事”。

这是胡紫微对此部电影的总结。这部电影(小说-电影基本忠实于小说)展示了,从维多利亚僵硬刻板道德时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进步时期,女性生存的社会空间,社会地位,两性关系的历史变化,两个时代女性的自我价值认识和为之奋斗之历程,在暂时肉欲之欢和永恒精神独立自由之间的选择,等诸多方面的主题。但这些,在她这里得到了彻底的误解,曲解和偏解。

胡紫微以一部电影定义“爱情为古典主义”。如果她说爱情是奢侈品,那我还可以勉强认同。但她是在评论她理解的“古典主义”爱情和她所狭隘认为的 “没爱就睡够了” 的“现代式”爱情之间的高低。萨拉的一切:迷似的过去,幻象中的法国中尉和她的私情,对大海痴迷的瞭望,和查尔斯的邂逅,交谈,求助,给予处女身,失踪三年,最后又找到查尔斯,这些和“古典主义”,又有什么关系?胡紫微又如何看待与伍缀馥和查尔斯一样重要的人物安娜和麦克呢?他们拍电影时发生的恋情是否为“现代式”的恋爱?她是在说电影里的人,还是将电影中国现代化,絮叨中国两性的现状和她身边的女人呢?

在文学和电影史上有着相当显赫意义的此小说(在此不多说)和电影,都经过作者本人和众多文学,电影,出版界人士多年努力完成。电影(小说)的意图通过两位主演到位的演绎,得到充分的解读,并获得五项最佳提名,斯特李谱也获得另一个奖项的最佳女主角奖。但是,“这部电影大抵说清了这么回事”。“大抵”又是如何“说清” “爱情是属于古典主义” 和 “现代式的恋爱是爱都没爱过就睡够了”的呢?

我们看看这部电影究竟说的是什么。

评电影(小说),首先要说说时代背景。这部小说酝酿于六六年,完成于六九年。六十年代的英国,是继工业革命,二战之后,不大不小的又一次革命:即对传统的革命,包括对信仰的反思,女性进一步求解放的革命。二战期间妇女被需要到军工厂工作,尝到工作的味道;六十年代避孕套问世,彻底结束了女人作为传宗接代工具的命运,女性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自由。

人类文明史,可以从妇女解放史看到其深度。从一八五零年美国作家霍桑的“猩红字母”(The Scalet Letter)小说中一六四二年清教波士顿女子赫斯特,到布兰特的“简爱”,本电影里的伍缀馥和安娜,六七十年代前卫的美国性科学家马斯特斯的助手弗吉尼亚。约翰逊,甚至到英国王妃黛安娜,美国女政治家希拉里。克灵顿女士,从这些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改变和进步,女性的进步及解放。女人们,从最开始完全男性化和愚昧的世界里,聪明另类的女人总是被诬陷为女巫罪人,被石头砸死,到上身被紧束着让人窒息的胸衣,只能干最笨最傻的活技,到可以受初浅教育当家庭教师,冒着风险谈色不变,成为研究性科学的女助手,直到政治家,她们走过了一个什么样的苦难历程。

此电影,正是讲伍缀馥和安娜,如何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何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和选择。

手法。电影将一个类似“简爱”的维多利亚时代伍和查尔斯的爱情故事,对映于七十年电影拍摄组安娜和麦克的婚外情。它使用了文学上称为:“元小说”(metafiction)的手法,即“故事中的故事”来说明事实。电影也忠实于小说的后现代主义手法,即将过去的故事,以现代的手法和观点加以解释。这故事的主角是安娜和麦克,故事中的故事,是伍和查尔斯。那么,电影是通过安娜和麦克,给我们诠释了过去的故事。

我们看看胡紫微眼中不同凡响的女子萨拉是如何不同反响的。

胡紫微把萨拉不得已的沉默,对社会偏见和压迫的无奈,误解为主动的“不解释,不反抗,不逃离”,并且开始了她对当下中国女性的道德说教!这是哪跟哪呢? 似乎,萨拉成了有教养,有涵养,有道德,很像懂三从四德的中国“古典主义”旗帜下阔步的女性,为中国女人树立了一个高尚光辉的榜样!要知道,中国女性自有和西方妇女同等的苦难,是毛泽东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中国妇女。用缠小脚坑害女性,桎梏女性身体和精神的时代,也才过去不到八十年,教育中国女性识时闭嘴,似乎离电影主题偏之又偏。要知道,中国还有很多女性依然被“捆着”小脚,依然像伍缀馥那样生活在现代中国。

中国日常生活中,咋呼女人们的问题,其实只是中国人整体素质问题的一个部分,是“阳衰”和“阴胜”的人性对抗不平衡,是高尚人性没有得到弘扬的结果,而不单只是女人自己小修养的问题。在中国,重大事情上,女性是不存在的,其实,总儿言之,男人在重大事件上,也从古自今都不存在。所以,西方世界,并不是不懂中国。这也是外国向中国提“人权”问题的原因。人权都没有,谈何女权? 女人无权的社会,是落后的社会;同时,不真懂人权的女人,和不懂人权女权的男人一样可怕。胡紫微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好讲,除了教导泼皮女人识时闭嘴,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在胡紫微的眼里,萨拉和富家小姐比,是不同反响哦! “永远不拿性做筹码,不拿男人的承诺相要挟。”,也当然大大胜于我们当下中国流行的“性价比”。萨拉似乎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身世,劣势,装乖,装弱,装可怜,欲情故纵地和她爱的人玩游戏。最后,萨拉运用这个“不拿性做筹码” “这个原则”,“有意无意”地 “靠这个吃定了这个男人的心。”

萨拉绘画这段,听起来像胡紫微训导无聊女人或小三儿: “除了爱,一定拥有一样抒发内心的工具。”。萨拉在失踪的三年里,故作姿态地在绘画,玩游戏。但是,电影的原意为,萨拉在寻找自己,在成长,她在寻找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在寻找绘画这个工具所要抒发的内容。要知道,内在是灵魂,有了灵魂,自然就会有工具。

“明确提出要求,不让对方猜测,也不给他视而不见的借口。。。莎拉三次给查尔斯留言。。。第一次,是莎拉的敞开心扉;第二次,是初吻;第三次,是初夜。。。要知道有时候,为形势所迫,女人也需要把正处于首鼠两端的男人逼到角落,一剑当胸迫住,不给他回旋。这时候不求别的,只为见一见他的本心。”

读到这里,我为胡紫微汗颜。她不仅把美好的爱情故事曲解到如此地步,同时,还把男人贬低到如此这般,当成老鼠过街,逼进死胡同,“一剑当胸迫住,不给他回旋”。我的天哪,那些上千万的粉丝们中,至少四分之一是中国男人吧?不怕她教育那四分之三的中国女人,把你们当老鼠,“一剑当胸迫住,不给他(你们)回旋”吗?

我越读越觉得胡紫微也许更适合去做婚姻关系维系心理咨询人员。但就这一职业,我也怀疑她会误诊误导。

胡紫微教完你我六大攻略过后,还无不惋惜地告诉我们:成就这样“吃定男人心”的伟大复杂事业,还得有个条件,要不,这六大攻略,好不没人接招了?得要有像查尔斯这样的男人!

而在胡紫微心里,查尔斯这个角色,也只不过是个小资情调懂得惜香怜玉的男人!!胡紫微为 “世间还有这样的男子”而感叹不已。我想,小说的作者约翰,电影导演和男一号杰瑞米。伊戎思,要被紫微小姐气死。虽然文说:“伟大的女性成就他的男人,伟大的男性成全他的女人”,但是,并不是只在男女两性的小范围内。女人的进步和解放,都是离不开像查尔斯和医生那样懂科学懂人文男子们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对萨拉的爱,已经超越了小资产阶级,已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先驱和倡导者。查尔斯对萨拉的爱,已经成为他作为生物学家在人文方面的现实理想。电影中,查尔斯的生物学家身份,也暗示了科学对巫术,玄学和神学的再次挑战。

整个“影评”或观后感,胡紫微几乎没有提到安娜和麦克这条线。主题人物其实是这两个,而伍缀馥和查尔斯,只是故事中的故事。要说的是,今天的安娜和其进步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女人已基本获得了精神的自由,选择的自由;男性和社会已经进步到还给女人平等的社会地位及多种职业选择;就是婚外情,也留给个人自己处理,不加以训导和排斥。这是社会文明的宽广胸襟,是进步人文的最仁爱宽容的态度。

胡紫微对中国床上戏的评价,基本赞同。但要是她来拍,一个将这部电影如此理解的人,对床上发生的宇宙之核心故事,又会如何诠释呢?

听说胡紫微要出书。不知她是否要收入这篇。绝大多数读者,看后都不会评论,我相信他们也不知道说什么。所以,他们是可怜的被动读者,会慢慢默默地接受其中的观点或一些见解。封闭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海外的资讯,并没有正版的信息来源,而正版信息,是做出靠谱判断的重要元素;而如何读,又有方法考究 ,不该看什么信什么,即便是出自“名人”之口,特别是当下中国的一些名人。当下中国处于文化重获时期,饿鬼吃饭,噎着难免,希望不要噎死才好。

没有鉴赏力的人,读文章和书,要小心选择。不该像去大排档吃烧烤或快餐,小心肠胃和健康得不偿失。读书并不在于多和杂。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读多读杂时,少而精是求质量和甚解的方法!

文化是修养,像酿葡萄酒,需要时间和正确方法。这是我不大在微信,QQ推荐文章的原因。读书和学习是因人而异的事,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一样的书籍和资讯。除了日常生活需要的一些短快知识外,世界上大有值得我们细嚼慢咽的精彩。快不一定就达目的,细嚼慢咽也不就落人千里。快获信息,则慢读好书。

常常还听到有(友)人对我说:“你在国外待久了,已经不了解中国了”,也有说:“你已经西化了”。是吗?我常问我自己:知识有没有国界?认识有没有国界?认识好像是有的,你说呢?

今早在微信群,又看到一篇材料:纸牌屋:像克莱尔学习如何与男人沟通 (作者罗晓燕,简易心理学)。看后大笑,咂舌出汗!哦,像克莱尔学习如何与男人沟通,那是不是我们该向斯大林毛泽东学习如何与朋友沟通了?也该认为“音乐之声” 是多么伟大的一部战争片咯?!

越来越感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之间似乎流淌着不可逾越的大海(是否人人知道来美州的飞机,并不飞越太平洋),任凭西方人文如此多彩多姿地进步,与大洋那边被世代封建管制,被夫子们教导,被斗争洗了脑,突然又受惠于百花开放于网络的人们似乎毫无关系。西方文明,甚至像海市蜃楼,蒸汽和阳光将遥远的她变了形状。历来,中国文化界(还不说别的界),对待西方文化,由于怕被指责从洋媚外,或者根本不理解,于是便以用为目的,所谓的“中学西用”,用西方的东西来说中国的学问。似乎懂不懂原文原著,像是没有关系。这不能不算是极有创造力的思维和做法。但这创新是要说明什么呢?借鉴也要借得有点谱谱才有价值。

胡紫微的“影评”或观后感,是典型的“中学西用”,而且用来讲了大堆训诫当代中国毛糙女人该当“古典”女人的尊尊教诲。真可谓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呢!最近几年,孔子也还进军西方世界,开始了对西方魑魅人文进行改造的“诲人不倦”的漫长道路!

 

附:胡紫微:“法国中尉的女人:“站在我和湮灭之间的唯有您” 

全文:

【题记】现代式的恋爱是爱都没爱过就睡够了,古典式的恋爱是碰都没碰过就爱疯了。所以有种说法,爱情是属于古典主义的。这部电影大抵说清了这么回事。

不止一个人跟我反映,《法国中尉的女人》基本上算不上一部情色片。是的我同意。但是在这部电影里,有情色电影非常重要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被导演演绎得如此令人击节赞叹,以至于我暂时找不出第二部片子可以替代,所以它的地位便也暂时无法撼动。其中关隘,容后详述。

(一)

先来说这故事和莎拉这个不同凡响的女子。

“法国中尉的女人 ”是一座小镇上正统的大爷大妈们给一个叫做莎拉的离群索居的年轻女子起的绰号。这么叫,是因为据说这姑娘有一个法国中尉的情人,这在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这时,温文尔雅的古生物学家查尔斯从大城市来到了这个小地方,本打算迎娶这里富商的女儿。但是在通向大海的一处惊涛拍岸的引桥上,他突然发现了一个神秘极了、忧郁极了、古典极了的美女惊鸿一瞥,两个人的目光电光火石般相遇,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原著中的莎拉是个争议极大的女性形象。喜爱者认为这是一个内心强大到可以以一己之力独自对抗世俗礼教,争取精神自由的女性主义者的先驱;而对于她最诛心的评价是,这简直就是一个利用自身的魅惑力把男性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女骗子。对于女人的歧见,往往来自于她对男人做了什么。那么,她做了什么呢?她令来自伦敦上流社会的一位年轻绅士无以自拔,为了她,不惜身败名裂。

对于莎拉,个人认为最令人惊异之处倒在于,她一直是两人关系中那个强有力的主导者,虽然和查尔斯这位上流社会的绅士比起来,莎拉充其量只是一个路人甲。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所以这回,不妨让我们换个比较功利的角度,切实的观察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特质的女人会令到一个男人欲罢不能。毕竟,跟查尔斯那位芭比娃娃般明艳端丽的未婚妻比起来,莎拉不过是一个长着一脸雀斑和小鹿般惊恐双眼的面色苍白且声名狼藉的侍女。

法国中尉的女人:“站在我和湮灭之间的唯有您”

* 不解释,不反抗,不逃离。

在一个完全没有尊严的处境中如何有尊严的活着。 这里有个很说明问题的例子。影片一开始,因为亲戚过世,并没有留给她一分钱遗产,莎拉陷入了被扫地出门的窘境。这时有个邻居转告莎拉,镇上一位以古板刻薄闻名的老夫人有意收留她做侍女。你猜,莎拉接下来会如何回应?莎拉只提了一个我想任何女仆都不会提的要求:“可以。只要给我一个看得见海的房间。”虽然身份卑微,却并不妨碍我心中有海。

女人能做到不解释是不同寻常的。这么做了就做了。没做也不说什么。包括对于她最严重的指控。直到查尔斯终于和莎拉有了床笫之约才惊觉,莎拉一直是个处女。对于所有的羞辱和排挤,莎拉的方式总是,不解释,不反抗,不逃离。有很多女人总是希望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于是逢人便讲,自己的苦和不容易。其实,让人更加轻看而已,除了博得一点点不可变现的怜悯。 聪明人都知道,一个人说出来的,永远是他希望你认为的那个人,而往往不说的那部分,才是他这个人。所以,女人知道在什么时候闭嘴是多么可贵,多么必要。

* 永远不拿性做筹码,不拿男人的承诺相要挟。

“站在我和湮灭之间的只有您。”靠着床边说完这一句话,莎拉的处女之身,就这么轻描淡写的给了查尔斯。再无其他。当查尔斯承诺马上回镇上去和未婚妻解约之后与她长相厮守之后,莎拉看着穿戴整齐即刻启程的这个男人,只轻轻说了一句:“您这么好,我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再无其他。当查尔斯料理完婚事拍马赶到的时候,人去楼空,莎拉已不辞而别,而且这一别就是毫无音信的三个寒暑,任这个濒临疯狂的男人找遍天涯海角,踪迹皆无。对于一对刚刚开始的热恋中的情侣,想想看,这会是怎样的煎熬。

也许,莎拉走得太远,做得太绝。但是,对待男人,永远不拿性做筹码,不用承诺相要挟。这是个原则。不管有意无意,莎拉靠这个吃定了这个男人的心。两相对照,这也是为什么查尔斯未婚妻暴怒中草拟的一份羞辱备至的分手协议,其实是把自己与这个男人最后的可能性断绝了。

法国中尉的女人:“站在我和湮灭之间的唯有您”

我们现在是流行拿性做筹码的。我陪你上床,你要给我锦衣玉食;我陪你上床,你要给我雕梁玉砌,我陪你上床,你要许我一个未来。。。喜欢拿性做筹码的女性往往有两个错觉,1,认为自己对于性的依存度较男人为少;2,认为在性的问题上,自身拥有同类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这只是错觉。

还有好拿承诺相要挟,觉得这是对于男人的一大杀器。我们没想透的是,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错误,你要挟他,能够要挟的其实是他的情,如果他对你还有情,何须要挟;如果他对你连情都没有了,一纸承诺,又能困得住谁呢。

* 除了爱,一定拥有一样抒发内心的工具。

这是关键时刻的逃生舱,别捆着男人,困着自己。莎拉的工具是画笔。我们最后看出来,“法国中尉的女人”之所以不为外界所扰,她是有自己一份独特的表达。绘画。我不懂画,但是看了她画的自画像,内心亦受震动。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就是直达心灵的吧。这是莎拉的另一个世界。所以,一个女人,当临绝境时,内心一定留一个可以喘息的地方,写点什么,画点什么,做点什么。。。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话说,“需要一间自己的屋子”,这个屋子,最好提前备下。

* 明确提出要求,不让对方猜测,也不给他视而不见的借口。

莎拉三次给查尔斯留言,都是明确的邀约:今晚教堂外见;我在谷仓等你;我在XX旅馆,盼一叙。这几次来信,都让这个可怜的男人要么大惊失色,要么万般纠结。但是,每一次莎拉都有等到,每一次查尔斯都没辜负。第一次,是莎拉的敞开心扉;第二次,是初吻;第三次,是初夜。。。要知道有时候,为形势所迫,女人也需要把正处于首鼠两端的男人逼到角落,一剑当胸迫住,不给他回旋。这时候不求别的,只为见一见他的本心。

* 先救自己

如果把糟糕的两性关系中的双方比如成两个落水者,那么,你要做的是保有最后的力量争取划到对岸,先图自救,而不是自不量力的跟同伴纠缠在一起,互相拖累,同归于尽。爱是会溺死人的。你活了,他才有生机。

很多人不理解莎拉与查尔斯初夜之后的不辞而别,把莎拉的行为归结为精神失常或者简直是个玩弄男性的骗子。其实我猜测,跟爱情比起来,莎拉当时有一个更加迫切的使命——拯救自己,把自己从过去的阴暗、挫败的自毁模式中拯救出来。她深知,女性的自由并不是从一个男人的怀抱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而是来源于自身力量的觉醒。她做到了。三年后,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家庭教师,莎拉终于拥有了一间看得见大海的画室。她的内心获救了。此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查尔斯找到她。两人见面后的对话是这样的:

他质问她,三年前为什么不辞而别? 她说,明知你有未婚妻,还缠着你,那是不应该的。 他暴怒地再追问,“为什么现在又回来找我?” “因为我找到了自由,找到了我的生命力。我发现我还爱着你。”她盯着他,一字一字地说。

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小说原作者约翰-福尔斯把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作为扉页题记。我觉得,这也是所有处于情感困境中的女性,应该谨记的一句。解放自己,就是允许内心走向自由。


* 保持一点神秘感。

神秘感不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态度。神秘感的女人不是寻常看不见,而是一切都坦然,你也猜不透她这碗酒的斤两。大多数女人跟自己爱的男人死缠烂打纠缠不清的时候,你放下这个男人,只跟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呆在一块儿,止而后安。那么,一切该呈现的自会呈现。很多时候我们纠缠是以为放下了就会失去。其实现实生活常常上演相反的结局,你放下了,反而得自在。

* 要遇到查尔斯

最后我要说,集齐了上述六点攻略,你仍然不能有完全的把握令男人欲罢不能。除非。。。你遇到查尔斯,这样一个深情缱绻的旅人。

不客气的讲,在男女的恋情上,男人是过客。所以,他们一般只是暂住,不会停留。而且,更糟糕的是,绝大多数男人总会希望逃单的。知道理应埋单,而且主动不打折只求实结的,简直可称殊胜了。查尔斯是这样的男人。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是令人惊异的。尤其是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适龄男子每周人均招嫖2.5次这样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背景下,男主人公竟然愿意为了这个声名狼藉的女人倾其所有。他也的确这么做了。就包括爽快利落地跟自己家财万贯的未婚妻解除婚约,并与女方签署一份足以使自己身败名裂的文件。他到处找她,一无所获,日渐憔悴。直到三年后,终于打听到了她的消息,终于把所有的愁怨和思念化作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世间还有这样的男子。GOD。

对于爱,确实需要一个合适的对手。这个男人至少愿意理解、接纳、担承这份情感和一个女人的特别。伟大的女性成就他的男人,伟大的男性成全他的女人。

所以,身为恋爱中的女人,你只需认真的做好自己,并虔诚的祷告上苍:我们不要法国中尉的过去,也可以拥有一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二)

说完了女人,让我们回归情色。刚说了,从《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确可以总结出好的情色影片的一些共性。

首先,导演有本事用镜头而不是语言铺陈出一种充满荷尔蒙的氤氲气息,这一点很神奇,看本片会有强烈的体会。不能错过的是,在引桥上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目光的交汇,那是影史上最浪漫的一见钟情;

其次,一层神秘的窗户纸,总也捅不破。影片用大量篇幅在诠释一种“欲拒还迎”的感觉。就像歌里唱的:我在抵抗着地球的引力,就像抵抗着你。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是由不期而遇到不能自拔,这是一个长长的攻守和探索的过程。直到影片的接近尾声,两个人才有了第一次共处一室、执手相看的机会,两个人才有了第一次也是影片里最后一次的缠绵。而当然了,A片是不用这么麻烦的,它总是捅啊捅的,就完了。

第三, 暴发的时刻,看上去很应该。这一点火候最难拿捏。说不好啥时候,就比方说,在本片里,我用作标题的那句话,就是后续一切的激情的闸门。它往往在一个很突然的时机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展开,恰到好处。我们为什么往往痛恨国产导演的激情戏?他们总是看上去太不应该。在不应该的时机不应该的地点,跟不应该的人...有过这种经历的倒霉蛋经常会用“懊丧”一词来形容自己不堪回首的某一次。看电影也是如此。这里最该参照的恶例便是陈导演在好莱坞的发韧之作《温柔的杀我》,不止一人看过后咬牙切齿地告诉我:“杀了我吧,干脆。”所以,情色电影也不可胡看,就比方我们的国产情色要脱离令人齿冷的境界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要推荐经典。

最后,好的情色片无一例外都是由严肃的表演艺术家担纲,而尤为神奇的是,这也往往是他们从影经历中的巅峰之作。当然《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主演正是影史上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梅丽尔.斯特里普和艾米力.埃恩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站在我和湮灭之间的唯有您”

 

发表评论

  • (will not be published)

XHTML: 你可以使用这些标签: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