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着的诱惑 - 第三部分第三章 - 魑魅小屋

发布于 作者: & 分类: 个人.

 

Montreal-2011-36-1024x680-620x250

 

欧阳开始工作一年后,他们在中国城(早期探险者误认为到了中国,所以命名之)买了一个小屋。

那是一个排式小屋,两层带地下室。所谓“排式”,是指她的两边或一边直接联有别的房子。小屋面很窄,大约只有四米宽,但深度却有十米左右。第一层高出地面一米左右,加上地下室挖下去的一米二,总共让地下室的高度有了二米二。这样,地下室就有了可居住的高度。

打开正门,你直接进到和饭厅结合的客厅。往里走,就是中间带有一个时髦小岛的厨房。右边有一个洗手间,袖珍得只有一个抽水马桶和洗脸盆的位置。当地人叫它“粉屋 ”,顾名思义,是女用卫生间委婉的说法,也是文化延续的象征。实际上,它是为客人方便用的,当然客人不会只是女人了!在小饭厅和厨房之间的右边,顺着螺旋样的木质楼梯上到二楼,两个小卧房一左一右,中间是一个带有天窗的共同空间。那里摆满了儿子的玩具和一个红色的塑料儿童小桌和两把小椅子。显然,这是儿子的玩耍空间。

由于小屋像个夹在中间的三明治,所以窗户不在房子的深侧,而在窄小的前后。这让小屋在里面感觉象一个窗户按错了地方的长长的火车厢!地下室里,有他们的车库和一间客房,或者说是儿子的琴房。钢琴当然是主要而重要的摆设了!

欧阳总是喜欢她的东西讲究而漂亮。房子的装饰就更能让我们了解她。

首先,选择这样的房子,就已经说明了不少。整个小区相当的新,建好才六年。要知道,大陆来的中国人,只喜欢买新房子。也许因为整个中国都是新的:新的大楼,锃亮崭新的商店,高级时尚的公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地面。二十五年的公寓就已经旧得脏得行;十年的住宅也开始老了。问题并不在于房子要老,而在于中国根本就没有“共有公寓委员会”来管理房屋的保养和维修。一经开发商修好,交给其选择的管理公司,房子就由管理公司全权处理。没有“委员会”对房主明确权利和义务,管理公司也不公布帐目和维护保养计划。房主有权看着木桥腐朽,瀑布干枯,桂树死去,没权过问每平方米一月一元五的管理费是如何开支的。问谁?谁问?

“哎呀,你们蒙特利尔有一九零零,甚至更早建的住宅?他们什么样?一定很破旧吧!”

欧阳的姐姐们很难相信蒙特利尔有这么老的民居。难以致信!在中国,一九八八年左右建的房子,二零零九年才二十一年,就已经又老,又旧又脏,而且很过时了!

在中国,“旧”小区,一个接一个被很快被拆除,换之以现代的高尚住宅区。大卫生间,大客厅格局,花园,瀑布,流水小桥,到处可见。似乎拆“旧”小区,根本没有承载贷款一说,更无征地的困惑,痛快得就像打喷嚏呢!当然,中国是“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国家,产业都属于集体和国家,而这个集体和国家则像个无魂的幽灵那样摸不着靠不住。这个国家过去在名义和理论上属于每个人,但没有一个人清楚所有权是什么,它所附带的权利和义务为何,谁负责什么!尽管开放的中国实行房产私有化已有时日,更在不远的将来可望土地也私有化,但责权意识并没有自动赋予,也没有产生应有的效应。重要所有权的含混不清,甚至会让钢筋混凝土腐化,让人心象不合比例的混凝土,水泥太多导致脆而僵硬,沙太多则不经风雨!比例不合,水也难以发挥它关键的凝固作用。可想而知,“职业准则”和“信任 ” 难于生根!

欧阳和革文有了自己的窝可兴奋了。虽然这个窝并没有她想要的那么大那么新,但目前他们还是满意的。中国人的成功概念首先是要有家,因此,“房子”变成了基础和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一个人其他方面多成功,如果没家,那不算什么成功。家和房屋,在人民生活中变得非常地重要。四十多年无产(并不限于解放后的四十多年)的状态使得中国人真正达到了里外如此的“赤贫”,以至于变得对贫穷恐惧到除此无它和精神荒芜的境地。我们都懂得,无家不能休养生息,但,中国的房产私有化,以至于可能很快到来的土地私有化,会让中国人增加幸福指数吗?

许多大陆移民,买完豪宅后却没有钱添置家具,更舍不得冬天升高房内温度。欧阳和革文,则愿意买小和便宜些的房子,余下些钱购置像样的家具并有钱付电暖费,舒服地度过严冬。欧阳有品味,且懂得生活需要平衡。她要一个带有时髦家具和漂亮装饰的温馨的家。上楼的旋状墙上,挂满了一家三口可爱的照片;饭厅角落小方桌上一个大罐子里,查着从“罐子铺”买来的硕大到夸张,但并不土气的艳丽花朵,旁边还配着些绿叶,干花球和小枝条。虽都是塑料的,但制作却逼真如鲜!她绝对不会出钱买大房,却让它空空如洞穴,冷白光秃如国内医院,大冬天在家裹衣披被,十五度里下牙磕上牙。

一家小三口!欧阳的三口之小家,冬天24摄氏度,温暖又舒服!夏天,他们在木质后阳台上晚餐或招待朋友。那红红的大阳伞,那快落下的斜阳,头年十一月种下的荷兰郁金香球,初夏添加的更多常年和年季花卉,让欧阳感到无比的和谐和幸福!在那里,她招待了她的老板及夫人。耳听赞扬她能干和有品味的美言,欧阳极度开怀,露出她不常展现的浩洁白牙!由于习惯性忧愁皱眉,久而久之形成的两道竖立于眉宇间的皱纹,也在新家的屋檐下,在家里适当潮润的空气里慢慢地舒展开来。有了家,刻画欧阳皱纹的风小了,似乎生活中的磕碰也会随之消失。她和老公一起烹饪中西异国佳肴,招待客人,儿子在楼下认真不苟地弹琴。。。一切多么美好!欧阳沁润在幸福里,得益于自己驾驭生活的娴熟及智慧。

时间悄悄溜走,他们的儿子二零一零年已经六岁。欧阳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得到两次提薪。现在她年收入到了四万八加元。革文稍多一点点。不讲法语让革文很吃亏!他甚至觉得由此受到歧视。

“这是对中国移民的歧视!” 他这么认为。

革文开始念叨般家温哥华。在那里,众多的中国移民会让他有回家的舒心感觉。但话题常常不了了之,谁让他是欧阳及她这个女人芸芸之大家中一个无足轻重的男人呢?此时,儿子上小学了!

儿子上小学,欧阳和革文的生活开始更加稳定和轻松了。儿子大些,逐步独立,用不着时刻守候身边,前后院玩耍,不用看管。他们有了些空余时间,甚至可以看看电影了。他们甚至也可以把儿子托付给儿子同学家,或欧阳的朋友正好又是儿子的同学家。要知道,欧阳是挑剔的,她绝对不会随便把儿子托给“任何人”。他们可以在工作孩子忙完之余,看看电影,聊聊天,休闲休闲,去拨拨那个两人之间,结婚忙碌十多年后,已经开始熄灭的那个曾经半燃的火星星。

家长之间轮流服务看孩子,欧阳和革文从一开始就意见不一。他勉强同意试一次。与其和相濡以沫的老婆出去象自己的左手摸右手,还不如在家陪儿子呢!每每听到儿子的同学周五晚要来家和儿子过夜,他就皱眉头。

“别麻烦别人!” 他常常这样振振有词地说,甚至欧阳有时也这么说。

如果他嫌麻烦,不想交换服务,当然他也不愿意“麻烦”别人咯!但父亲毕竟是父亲!儿子听到好朋友要来而激动得雀跃时,他只好同意。别人也这样做,不是吗?儿子需要朋友!

那他们呢?他们需要朋友吗?

交朋友,特别是异性朋友,对中国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同性之间真诚的友谊也是十分罕见的。女人们可以三两聚众购物或家长里短,工资生意论不休,而男人干什么呢?他们不象西方男人,五点下班一起去喝上一杯,“跟上时代”!要知道,中国人是不讲废话的!甚至也不象在国内的男人们那样,为了生意和建立社会关系去赴宴宴请或唱卡拉欧克。海外中国男人们的天地一天天地缩小,缩回到他们最后的属于又并不真正属于他们的家。是不是蒙特利尔近五个月的严冬将他们的阳刚之丸吓到肚里不出来了?忙于求生,没有额外时间,有不起朋友,或老婆是母夜叉,不敢有朋友,特别是异性。如果我们说,在国内,朋友多是表面意义,多有狼对羊的“友善”,这里,友谊却成了奢侈,吃饱了撑的玩意儿!

有时,我们很难理解中国文化为何以家庭价值为中心。没时间和不需要交朋友大概是些理由。家外交朋友得有需要,象人需要老婆老公一样。也许,中国人特别在乎有效实用性,试图将朋友,爱人和家人合而为一。但是,常常事与愿违。而把配偶变成朋友的几率,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像这里故事的作者有机会象菲利斯。宝噶呐走出仓丸,坠落太空而破超音速纪录那样地微小!也许我们一直有将爱人家人当朋友的美好愿望,或爱人家人就是一切,其他都不重要!这大概是中国人除了家人就没有别人的原因吧!

我们的心需要朋友,我们需要持久真诚而可靠的友谊。我们知道友谊的重要,家人的可靠,我们更希望友谊是爱情的基础,但我们游离于得失之间,彷徨于忠诚和背叛之间,既丢失了爱情,也没有得到友谊!所以,实用主义的中国人,干脆放弃了交朋友,麻烦!特别是北美,相互住得那么远!老婆老公能将就过,也就是奢望了。想怎样啊?在中国人眼里,生活似乎象那朵美丽的”蓝色花” (法语表达:无望的浪漫),只会在想像中绚丽开放。

欧阳最后只能和西方人或非中国人联合看孩子的事。显然,很多其他人中国人也都象革文一样,心里充满了不信任,至少对此感到不舒服。建立对一个新的社会,社区的了解和信任,保持对其的联系和关心,中国人似乎是没有意识的。是不是出来的人都十分厌倦国内关系网那套,也未必不可能。再说了,看孩子,本来就是父母的事,不该“麻烦”别人。对老夫老妻需要时间在一起,那更是无稽之谈了。这不信任的理由还有语言和文化的问题。在他们心里,如果为了“无聊”的原因让别人看孩子,他们会内疚的。如果有需要,那他们也不停地担心!

我们大陆中国人,似乎基本上没有信任除家人和与家人有紧密联系的人之外的人的能力。这种不信任多少来源于自我不信任,多少又来源于别人的不可信?在中国,我们有除了孩子就没有其他事可干的岳父岳母,和其他家人帮忙看孩子,还能请得起遥远他乡单纯和无知的十五岁女孩常住家里,直到孩子十七八岁!在海外,我们没辙了!没家人帮忙,没钱请一小时8-9元工资的保姆,又还不愿与“别的人”合作!庆幸的是,欧阳还能在保守的底线下给予几个“其她人”以信任。明显,做到这一步,已经展示了她一定的信任能力和非凡之处。

我们华人,在西方人眼里,总是有着礼貌,安静,和不找麻烦这样的美好印象。在这些美德的背后,似乎藏着一种能让钢筋水泥都能腐烂的不信任或不值得信任的毒素。作为个体,作为整体,华人除了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没有任何愿望要和“别的人”和“社区”建立和保持联系,似乎也更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 我们会问自己。我们自己和自己的人联系,但就仅此也显得免强和附合!有生意了,不得已要联系,要走过场。这种做过场的联系是如此的易断,正像比例不合的混凝土,责任都在不是胶水的清水,都在别人。

没有了强大而唯一的亲人队伍,也没有朋友的孤立的海外大陆中国人,特别是男人,如果没了老婆没了家,会怎样哦?

“魑魅小屋,我们共拥有共温暖。。。” 啊,是啊,去拥有一个家,去分享小屋的魑魅和温馨。。。

*本文标题取自乔治。格什温的著名歌曲:“你让我心动” (I’ve Got A Crush On You).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endscreen&NR=1&v=o38VqV1wUYo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1Mzk4OTQ4.html

待续。。。

发表评论

  • (will not be published)

XHTML: 你可以使用这些标签: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